笔趣阁

笔趣小说>长河浪花集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六章 喜讯传来(第2页)

第二十六章 喜讯传来(第2页)

王力应了一声,转身去找林悦。这两天天气不太稳定,营地中多了两个发烧的队员,林悦正在给他们分药。“林悦同志,林师长和兵团文工团前来慰问的苏团长到了,走,一起去给他们介绍下营地!”王力笑着说道。

林悦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有些褶皱的军装,轻轻点了点头:“好,我这就来。”

两人来到营地中央,苏秀华正和几个同志交谈着,看到林悦和王力过来,热情地迎了上去。“苏团长,这是我们营地的卫生院林悦同志,上海那边医学院毕业的,喝过洋墨水的大知识分子!她对营地的情况还有同志们的生活都很熟悉,让她陪着你看看。”王力介绍道。

林师长在一张简易的木椅上坐下,示意张志成、王力和孙专员也坐下。他的目光直接落在张志成身上,没有绕弯子,严肃地问道:“小张,你们上报说暗渠会自动垮塌,这个计算准不准确?”

张志成神情笃定,毫不犹豫地说道:“林师长,您放心!我们反复进行了测算,还结合了戈壁滩的地质情况、暗渠周边砂土层的特性以及水流的冲击力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多次论证,暗渠在一定条件下自动垮塌并填充干渠周边空隙,这个计算是准确的。而且我们还考虑到垮塌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做了相应的应对预案。”

林师长脸上的神情稍微缓和了一些:“那就好,工程建设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孙专员主动开口说道:“林师长,趁这机会,我再给您详细汇报下业务提升小组的情况。这小组的成立,主要是考虑到咱们工程技术要求高,新同志又多,得有个快速提升大家业务能力的办法。”

林师长目光转向孙专员,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们按照专业和技能水平,把队员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安排了经验丰富的骨干当组长。工作方式上,采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白天大家在工地实操,晚上就聚在帐篷里,由组长带着学习专业知识,分析工程里遇到的问题。”

“效果还挺显著的。就拿代水泥的实验烧制来说,起初新队员们对原料配比、烧制火候和时间的把控一知半解,烧制出来的代水泥不是强度不够,就是防水性差,根本达不到工程要求,浪费了不少原材料。经过业务提升小组有针对性的培训,队员们深入学习了材料特性和烧制原理,现在对原料的称量精确到克,烧制时对火候和时间的控制也十分精准。最近几次烧制实验,代水泥的成品率大幅提升,而且质量稳定,基本能满足工程的初步需求。”

林师长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说道:“这个做法不错,要继续坚持下去,让业务提升小组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程人才。”

说完,林师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开始宣读批示:“兵团勘测设计院同意塔河营地上报的工程规划。可根据天气、人员物资等情况,择日开工。农一师以及师属工程大队务必全力配合。”

听到林师长宣读的批示,张志成的眼眶瞬间红了,那是多日来的压力与期待在这一刻得到释放的表现。他嘴唇微微颤抖,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王力猛地站起身,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他用力地挥舞着手臂,大声喊道:“太好了!终于可以开工了!”

张志成稳了稳心神,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无比坚定地说道:“林师长,感谢组织的信任!我们一定不辱使命,把工程高质量完成!现在有了组织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了!”

王力在一旁连忙附和:“是啊,林师长!我们早就做好了准备,一开工,保证让这戈壁滩大变样!”

林师长看着他们,欣慰地点点头:“我相信你们,这工程意义重大,是咱们建设边疆的关键一步。你们要继续保持这股子劲头,有任何问题随时汇报。”

张志成挺直了腰杆,郑重地敬了个礼:“请组织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另一边,林悦带着苏秀华沿着营地外围的土路慢慢走着,“苏团长,这边是我们的物资储备区,之前为了寻找代水泥的材料,大家跑遍了周边的戈壁滩,才找到了合适的原料,经过无数次试验,现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代水泥?这是什么?”苏秀华不解地问道,目光中满是好奇,她扭头看向那堆码得略显杂乱的物资,试图从其中找出与“代水泥”相关的线索。

林悦解释道:“苏团长,戈壁滩条件艰苦,物资匮乏,很难弄到足够的水泥。所以大家就想着自己动手,利用戈壁滩上现有的材料研制出能替代水泥的东西。这代水泥就是张工提出,可以用戈壁滩上的石灰石、黄土,再加上从山里找来的铁矿石粉末,按特定比例混合,放在咱们自己砌的土窑里烧制出来的。”说着,她指了指不远处那座还带着些许烟火气的土窑。

苏秀华惊讶地挑了挑眉,眼中流露出敬佩之色:“同志们真是太有办法了!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想出这样的点子,这得费多少心思啊!对了,张工就是张志成同志吗?”

林悦点点头,但心里却对她着重提起张志成有些奇怪,不由得深深看了对方一眼。

“难怪林师长在车上着重提到张志成同志,看来他身上的素材一定很多,我得狠挖深挖一下!”苏秀华说道。

听到是林师长专门体积,林悦却又开心起来,说道:是啊,为了找到最合适的配方和烧制方法,张工带着大家反复试验,吃了不少苦头。第一次实验烧制的时候,队员大刘守在土窑边盯着火候,结果土窑突然出了问题,他心急之下,直接用手去扒拉,手掌都被烫出了好几个大水泡!”

苏秀华听得眉头紧皱,忍不住感叹:“张志成同志真是以身作则,太不容易了。那这代水泥的效果怎么样呢?”

林悦神色认真:“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虽然比不上真正的水泥,但用来砌渠、抹缝还是挺靠谱的。经过几次试验改进,它的强度和防水性都能满足工程的基本需求。”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营地的临时伙房附近。伙房里飘出阵阵炊烟,伴随着淡淡的饭菜香气。苏秀华深吸一口气,笑着说:“这味道,让我想起了延安时期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的日子!”

林悦也笑了笑,说道:“戈壁滩上的条件延安相比,可能还是差了些吧!”

苏秀华摇头说道:“怎么会?这里都是自己的同志。当时那里上面是飞机,下面是坦克大炮……不论是老蒋还是小鬼子,全都想把我们吞了刮了!”

“对了林悦同志,我听说你是上海医学院毕业的,还喝过洋墨水呢!我在北平上学的时候,书没读完,就去参加学运了。

林悦听到苏秀华的话,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接话。她微微低下头,避开苏秀华的目光,心中暗自纠结。“嗯……苏团长,北平的学运一定特别波澜壮阔吧,我在上海,虽然也知道局势紧张,但没亲身经历过那样大规模的活动。”林悦试图岔开话题,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自然的干笑。抗战时期,她和同学朋友们是发起了许多募捐活动,只是筹集到的钱物,都给了如今远在海那边的势力。“我在上海的时候,也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林悦斟酌着用词,“不过,和你们在北平、延安的经历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

苏秀华拍了拍林悦的肩膀,鼓励道:“怎么能这么说呢?在那个艰难的时期,每一份力量都至关重要。不管是募捐物资,还是在后方坚守岗位,都是为革命做出贡献。”

林师长和张志成他们结束交谈,一道走出帐篷。正巧,苏秀华和林悦也迎面走来。林师长满脸笑意,热情地迎上前:“小苏,参观得怎么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