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垂道;“陛下万安,臣愿意护送大驾回宫。”
少帝经过两天变乱,说起话来语无伦次,不知如何作答,只能由陈留王帮忙。
于是,董卓又与陈留王刘协交谈问起事变经过,刘协一一回答,从始至终,毫无遗漏,十分清晰。
董卓十分高兴,觉得刘协贤能,而且知道他又是由董太后养大的,他认为自己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里有了废黜少帝,改立刘协为皇帝的念头,而且不久之后的日子里,他也是是如此做的。
远处突然一阵扬尘,杂乱无序的马蹄声响起来,几千人左右的样子,前方一人带军大叫着奔近道;“陛下何在。”
看到是父亲袁绍到了,袁熙稍舒了口气。
淳于琼叫道;“陛下在此,本初,快过来救驾。”
父亲袁绍来到近前,愣了半天才说道;“董大人,你为何突然至此。”
他二人是旧识。同样也在心里戒备着,最坏的情况出现了。
董卓看了袁绍一眼,圆眼一瞪,义正词严的说道;“袁大人,别来无恙乎。”
袁绍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把手一摆,那意思;行了,别说废话。谈条件。
紧跟着叱道;“董大人这种阵势,不怕惊了圣驾吗?还不快传令铁骑撤回渑池。”
董卓哈哈大笑,厉声道;“汝手握禁军,统兵数千,负有护驾、戍卫京畿之责,却懦弱无能、毫无建树,让十常侍乘虚而入,掳劫陛下大王,还有脸叫我退兵吗?”
袁绍脸上一红,说话的底气明显不足了。
而此时,袁熙赶紧凑到袁绍那边,悄悄地问道;“父亲大人,精兵是否已在路上。”
闻言,袁绍压低了声音道;“大军已经分散各个府邸,去护佑诸位大人了。我手下只有这么多兵士了。”
袁熙暗道要糟,父亲身后还有两骑,是右军校尉赵萌和后军校尉鲍信。
赵萌上前说道;“眼下这种形式,不如让董卓护驾回京。只不让他进城当可无碍。”
鲍信摇头道;“董卓拥强兵,必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治。此时西凉兵疲惫,袭之,可一网成擒也。”
袁绍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陛下和大王在此,假若大动干戈,难免有失,我袁绍可担不起弑君的罪名。”
董卓翻身上马,大叫道;“请袁将军先行一步,某护送陛下随后便到。”
这是威胁,袁熙听得出来,毕竟如今董卓军力和战力,绝对压制了他们这帮少爷兵。
袁熙正想说话,父亲袁绍已经答道;“有劳董大人了。”
说罢,拨转马头,向回驰去。
袁熙想回头去找陈留王,却被袁绍一把拉住,惊怒道;“从此刻起,不许理我身边半步。”
袁熙惊呼道:“父亲这------。”
袁绍瞪了他一眼,示意他不要添乱。
刘协悲戚的声音,从身后传过来;“显奕,切勿相忘。”
袁熙的身子在马上晃了晃,颤声大叫道;“大王擅自珍重,来日必有再会之期。”
风中传来幽幽长叹。
他又在叹气了。
袁熙的心一阵抽搐,只想打马而回。
袁绍回身怒视他一眼道;“显奕,还不快走。”
大局已定,他回头又能改变什么。刘辩注定被废。陈留王--汉献帝一定会成为傀儡。
洛阳也一定会陷入火海,百里之内瓦砾纵横、尽为焦土,而自己如今却无能为力。
以后的几年中百姓易子而食,饿殍遍野、白骨遍地。董卓你的罪孽还真是不小。只恨我晚生了几年,实力太过弱小了。
无力阻止历史的巨轮前进,只得眼睁睁的看着、一声声的听着,本公子在此立誓,总有一天,自己要站在这个时代的顶端,由自己来审判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