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觉得,大晋很快就会退兵,我们快要班师回朝了!”庞振风兴奋地道。
他身为北境关的将领,和大晋军打过的交道最多,太清楚晋军的状态。
对面的晋军,不论是武器铠甲,作战能力,纪律素养都在大楚之上,这么多年和大晋军队打了无数场仗,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大晋军队的士气。
强盛的士气从何而来,就是来自于大晋民风尚武,百年前胜多败少,一点点的打出来的,也从大晋有一支傲视天下的骁果卫而来。
可此次北境关的歼灭战,大楚付出极小的代价,全歼了十几万对手,尤其将大晋部队的军魂骁果卫全都消灭,这样的战果给对面大晋人的打击,完全就是被惊雷当头的劈中,彻底将他们那颗骄傲强悍的军心给打散了。
更要命的是,晋国皇帝已经骑虎难下了。
哪怕调集了七十万兵马,如果没法短时间敲掉北境关,军心只会更加的涣散。
只要大晋皇帝脑子稍微清醒些,应该知道这仗没法再继续了,赢的几率渺茫,万一输了,整个大晋将陷入完全的被动形势,就连他当皇帝的都可能坐不下去了。
庞振风的想法,也是现场大部分人的想法,他这么一说,很多人就在旁边点头赞同。
朱友和直接道:“对于庞将军的见解,我十分赞同。大晋皇帝已经是骑虎难下,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持续这场战争了,我也认为大晋很快就会退兵!”
看着满脸激动的众人,林宇没有说话,只是嘴角依旧挂着淡淡的微笑,他想从众将口中听到些不一样的声音。
最后,在大部分人都激动的认为,一切将圆满结束的时候,孟详却站了出来,神情凝重。
“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他看向场上的所有人。
“如果大晋军就是不退又该怎么办?”
庞振风:“大晋皇帝的处境摆在这儿,北境关大战,他手下的精锐部队已经全军覆没,尤其是连骁果卫都没了,他还怎么敢一意孤行,继续进攻?这其中的风险太大了。”
“庞将军说的有理。”朱友和也在旁边不住点头。
“现在大楚全境刚安定不久,如果我们继续与大晋作战,不断调动兵力,就会露出更多的破绽,让天离国,赤炎等地有所窥伺,还不如趁机迅速将兵力散回去,也让其他地方的军事压力减缓些。”
站在庞振风和朱友和的角度考虑,既然大晋撤军不远,那还不如赶紧将全国动员的兵马及时散了,减少各地边防的压力。
这话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对大楚而言,威胁远不止大晋此地,还有赤炎和天离国。
赤炎国力偏弱,和大楚算得上长期的盟友,但并不意味着,赤炎没有吞并大楚的野心。
其实,赤炎虽然国土面积在各国最小,但因为坐落在西南一角,边防压力较小,又控制了天下最富庶的蜀地和巴州,这可都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所以赤炎的兵力比大楚还要强上些。
此前赤炎和大楚结盟,是为了抗衡最强大的大晋。
现在晋楚之战,晋国大败亏数,赤炎如果是想趁机渔利,肯定会对大楚出手,坐收渔翁之利这种事情,诱惑可比什么盟约来的有力多了。
一旦赤炎国进取了缅州,就能和大晋一样谋夺大楚的土地,当然他们做不到像大晋一样,出手就能鲸吞,但咬下一大块肉绝对没有问题。
至于天离国,更不用提,此前天离国皇帝陆重就毫无征兆地发动了偷袭大楚的事,甚至攻克了归阳城要塞,幸好林宇和太子力挽狂澜,击退天离国军队,但天离国的战力也摆在这。
双方是不同戴天的世仇,天离国觊觎大楚土地好多年,哪怕之前吃了很多败仗,仍旧蠢蠢欲动,现在遇见了楚国被大晋入侵的好机会,天离国皇帝不可能放过,肯定会有所行动。
战事一旦吃紧,大楚要拼全力对付大晋,那么,赤炎天离国感受到了唇亡齿寒,会同样忌惮大晋国,并不会出手攻打楚国,甚至,还可能帮助大楚抵御大晋。
因为大楚如果被晋国亡了,下一个可能就是赤炎,天离国。
但大晋若知难而退,这两个大国的战略就会有改变了。那时候,很可能会趁着刚经历完大战后的虚弱,狠狠咬上大楚一块肉……
因此,迅速将兵力遣散,让缅州军回到缅州,让镇北军回到归元城,趁着其他的国家还没做出反应,加强边防力量,才是重点。
两人说的也是老成谋国之言,但所有的一切有个前提,就是大晋皇帝会撤军。
“庞将军和朱将军,说的很有道理,但我有一个疑惑。”孟详咬牙。
“如果大晋皇帝铁了心要将大晋卷入了战争,不达目的不罢休,那又该怎么办?论战力,论国力,论兵员补给,我们也比不了大晋,以晋国皇帝的狂妄,他就是要战,该当如何?如果现今的按兵不动只是预备着大战,又该如何?”
孟详的三个问题,问的所有人哑口无言。
因为这确实很有可能,晋国皇帝虽不是笨蛋,但也是有名的头铁,否则做不出将轩辕城赶走,自己御驾亲征楚国的事。
不过,就算孟详说的有理有据,也没能说服在场的众人。
“如果你猜测的错了,大晋皇帝确实撤军了,那又该怎么办?”庞振风反问道。
“现在我大楚边境各地的防御都很空虚,一旦敌人趁虚而入,到时候同样陷入了危急,因此导致出了纰漏,咱们都会是大楚的罪人!”
楚国弱小,实力不足,压根就赌不起,如果大晋皇帝真的走了,可兵力没有迅速遣散,敌军就可轻易突破边境,赤炎能够拿下缅州,天离国也能迅速击破归元城,两处关键的城池失守,敌人将长驱直入,防无可防。
孟详也大声道:“但若大晋皇帝没有退兵呢?那时候北境兵力空虚,无力抵抗……”
ddyveshu。ddyv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