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好意思就这么突然间就当众认错,请回了叔叔。
何毕光察觉到皇帝的窘境,知道皇帝需要一个台阶下,立即跪倒:“微臣恳请陛下,邀城王爷出山!”
他的跪地请求,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周围的武官们个个心领神会,顿时呼啦啦跟着跪倒一大片,向皇帝陛下请求。
“微臣,恳请陛下邀城王爷出山!”刹那间,大臣们纷纷叩首奏请。
晋国皇帝点了点头:“既然各位爱卿这么想要请回城王爷,那朕就请他回来,负责指挥灭楚之战!”
顿时大臣们高呼万岁,陛下圣明的叫喊声响彻帅帐!
群臣退下后,晋国皇帝面无表情,神色有些隐晦。
对于轩辕城,他仍然打心眼的忌惮,现在不得不请他出山,也只是为了眼前的烂摊子。
“请皇叔回来的人选,非你莫属了。”晋国皇帝看向何毕光,神情复杂。
“对外要声称,是朝中的文武百官希望他出山,好为朕解决这个困局,得让他前来主动地求我,而不是朕来求他,为了大晋,他肯定会出山的。”
听到皇帝的话,何毕光连连叩首,表示愿意誓死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务。
不过,当何毕光走出去后,整个人的神情就变得无奈了。
整个朝堂上下,包括轩辕城本人,谁都知道晋国皇帝对他这个皇叔万分的忌惮甚至敌视。
皇帝削掉了轩辕城在朝堂上的所有职权,只是保留了他王爷的爵位,将这位大晋皇叔送到了富庶的地方颐养天年。
看起来是让轩辕城安详富贵,其实就是软禁。毕竟轩辕城才四十多岁的壮年,其他当世的名将,年纪最大的孟行密现在都在大楚的归元城担任大将,轩辕城却已经被皇帝分配到远离纷争之地养老去了,更关键的是,还在他的周围布置了大批的人,名义上是保护他,其实就是监视轩辕城。
据传闻,轩辕城每天从早到晚,哪怕吃喝拉撒都有详细的报告放在了皇帝的案头,可见晋国皇帝对于自己的叔叔的提防,已经过分了,甚至称得上变态。
但轩辕城一直都是毫无怨言,欣然地接受。
因为他明白,大晋只能有一个君主,自己作为王爷,声望和权力若是倾覆了朝野,哪怕皇帝并不忌惮,实际上就是威胁到了皇权。
黄袍加身这种事情,历史上的教训实在太多了。等到手下人群起的响应,非要拥护自己登基称帝,那该怎么做?
所以,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及早功成身退,远离了争权夺利的漩涡,几十年的官宦生涯和军旅的日子,让这位天下第一名将多少感到了厌烦倦怠。
但如今,大晋对上了楚国,事关国运,既然皇帝都拉下了脸请轩辕城出山,何毕光知道对方肯定会答应下来的。
不过没想到的是,皇帝却是连一点台阶都不愿意给,竟然想让轩辕城主动地求皇帝,让自己出山,这副姿态,确实有些过了……
不论如何,也该皇上求贤若渴,虚心恳请轩辕城出山才对。
何毕光觉得自家君主很不地道,但也是没办法,晋国皇帝极其的好面子,他之所以一意孤行想要彻底吞并了大楚,而不是只拿下大楚北地就收手,其中就有骨子里太好面子,想要在天下人面前证明自己的原因。
这种做法,身为一国之君是不应该的,但他既然做了出来,当臣子的也没有什么法子。
又说到轩辕城这边,他一开始就不应该那么低建议晋国皇帝的,他这个皇叔,怎么会不知道侄儿的性格,如果语气放好些,顺着皇帝的意思来,指不定晋国皇帝就放弃攻略全大楚。
就是因为轩辕城刺激到了晋国皇帝,皇帝这才试图扫荡整个大楚,这么看来,轩辕城的内心还有些怨气的。
这位城王爷毕竟是悍勇无双的一代骁将,自然长着的傲骨傲气,现在的局面,也是两人互不相让,硬碰硬的结果。
但轩辕城心系大晋,没有和自己的侄儿爆发了直接冲突,他步步退让,从不再理会朝堂上的纷争。
如今何毕光也不确定,自己真能请轩辕城出山,因为皇帝现在的做法,多少过了。
轩辕城是心系晋国,可不是心系晋国的皇帝,如果皇帝陛下这么咄咄逼人,搞不好轩辕城反而会倒向了敌人。
站在轩辕城的利益上考虑,如果和大楚达成合作,利用晋国皇帝南征大楚造成的糟糕局面,振臂一呼,依靠自己多年的影响力,逼皇帝退位,然后求和大楚,就可以极限的保全大晋国力,以后还有反击的机会。
这才是轩辕城最好的选择,晋国皇帝如此玩火,很可能将自己推向大晋和轩辕城的反面。
何毕光无可奈何。在他的立场上,忠于大晋皇帝比忠于大晋更关键,因为他的一切都是来自于大晋皇帝,如果不能报效皇帝,他还有什么资格去见对方。
问题是自己主公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无语的很,何毕光再智计百出,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
他唯一可以做的,只有硬着头皮赶赴目的地,去请轩辕城。
皇帝的要求是让轩辕城首先低头服软,但身为说客的自己必须将姿态做足,至于轩辕城肯不肯接受,那就只有交给上天来决定了。
这位傲骨铮铮,才干无双的城王爷,到底会不会低下头,谁也不知道。
就在何毕光出发前往牧州的时刻,林宇也收到了大晋皇帝暂停进兵的情报。
北境关内,众将领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欢呼雀跃,所有人都认为,肯定是北境关大战的结果太震撼,让大晋皇帝都忌惮无比,哪怕他能调集了七十万兵马,都没有把握攻下才九万大楚兵据守的北境关。
大部分人都认为,此次大战的危机已经消解,要不了多久,大晋皇帝就会退兵。
对此,林宇却不置可否,他当即召开了军议,让所有的将领来分析大晋军的动向。
ddyveshu。ddyv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