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想法削弱他们的权势,打消他们的阴谋,来强固大汉万世的基业,也使功臣霍光的声名得以保全。
另外,按过去的规定,凡上书给皇帝的人都要把奏书写成二份,其中一份为副本,掌领尚书省事务的官员先开阅副本,如果奏书的内容不当,就搁置起来不上报宣帝。
魏相又通过许伯抽去了副本,以免被霍氏的人阻挡下来。
宣帝看了奏疏后,幡然醒悟,听从其建议,任魏相为给事中,削夺了霍氏一门的兵权。
不久,霍家因谋杀许皇后之事,被罢黜三个侯的爵位,霍氏子弟都被调到地方去当官。
地节四年,宣帝提拔魏相为丞相。
霍氏对魏相又恨又惧,密谋伪造太后之令,先捕杀魏相,再废宣帝。
霍氏的密谋败露后,霍云、霍山等自杀,霍显及霍禹等被诛。
宣帝亲政后,励精图治。魏相则总领朝政,悉心辅佐,非常符合宣帝的心意。
元康年间,匈奴派兵围攻汉朝在车师国的屯田部队,多次进攻都失败。
车师的屯田部队打得极其艰苦,形势十分严峻。
宣帝知道后,和后将军赵充国等人商议,打算趁匈奴已经衰弱的时候,派兵攻打匈奴右地,使其不敢再骚扰西域。
魏相向宣帝上书劝谏说:臣听说,拯救危乱,诛除凶暴,称之为义兵,仁义之师所向无敌。
敌人来攻击你,不得已而反击,称之为应兵,抗击侵略的军队定能战胜。
在小事上,争胜斗狠不能克制一时的愤怒,称之为忿兵,争气斗忿的军队会失败。
认为别人的土地货宝有利可图的,称之为贪兵,贪婪的军队一定会被击败。
凭借国家面积很大,以人口众多相夸耀,因而想在敌人那里表现自己的威风的,称之为骄兵,骄傲的军队会被消灭:这五个方面不仅是由人事决定的,也是天道决定的。
不久前,匈奴曾经向我们表示了善意,抓到汉族的人总是好好的送回来,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虽然这次他们争夺我们屯田的车师城,也不必太放在心上。
现在,我说各位将军想起兵攻入匈奴境内,臣我愚蠢,不知道这样的军队该叫什么名称。
现在,边境上的州郡,十分贫穷,父亲和儿子共同穿一件棉袄,靠吃野草、野果充饥,经常担心会活不下去,再也经不起战事的折腾。
战事过后,一定会有灾年!
说的就是,人民会有愁苦怨气,会破坏阴阳之间的平和。
即使出兵得胜,也还会有后患,恐怕灾难变故就会降临。
现在,州郡的太守、封国的国相大多不得其人,风俗浅薄,风雨不调。
考察近年的统计,子杀父,弟杀兄、妻杀夫的,共有二百二十二人,愚蠢的臣子我认为这决不是小变故。
现在,您身边的大臣不以此为忧,却想派兵攻打边远的少数民族来报不足挂齿的小仇,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于须臾而在于宫墙之内啊。
宣帝听从了魏相的意见,便没有出兵。
魏相喜欢观看汉朝旧事,和大臣对答机宜的奏章,认为现在与过去制度不同,现在只是要奉行过去的方法制度罢了。
因此,他多次条陈汉朝建国以来处理事情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人的言论。
奏请汉宣帝予以施行,说:“臣听说上有圣明的君主,下有贤臣辅弼,那样君主才会安乐无忧而百姓和睦欢畅。
臣有幸在朝中做了丞相,却不能遵从祖先圣明的制度,广泛地教化人民,治理好天下,来昭示皇帝的圣明与仁德。
致使百姓中许多人背弃农耕之本,去从事商贾末事,有些百姓面有饥寒之色,使陛下担忧,臣魏相我罪该万死!
臣我智慧能力不高,不能明察国家大政,提出当前适宜的方法,思考人们做事的动机与目的,没能完全想明白。
我私下裹怀着尊敬的心情观看以前的记载,了解到先帝是多么圣明仁义,恩德深厚。
先皇帝为治理好天下辛勤劳苦,关心百姓,为水旱灾祸而忧虑,对贫穷、饥饿的百姓开仓放赈济粮。
派遣任谏职的大夫、博士巡行天下,观察风俗的好坏,选择举荐贤良人士,平反冤案,办这些事的官员来来往往,不绝于路途。
节省诸项用度,减轻租赋,开放山林湖泽让百姓渔猎,禁止用粮食喂马、用粮食酿酒和私人屯积居奇: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周济困乏的人,安抚百姓,便利百姓的方法十分完备。
臣魏相不能一一表述出来,冒死罪把先帝处理旧事的诏书共二十三件事项上奏给您。
臣我考查先王之法的结果是一定要以农业为本,重视积聚粮食,量入为出以备凶灾之年,国家没有六年的积聚。就叫做危急状况。
武帝元鼎二年,平原郡、渤海郡、太山郡、束郡都遭了灾,老百姓饿死在逃荒的路途上。
二千石官员不能提前考虑到会生这样的灾难,才到了这种境地,幸亏皇帝布诏书,命令予以救济,老百姓才得了活路。
今年年景不好,谷价猛涨,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还确缺衣少食的人,到了春天的时候,恐怕更加厉害,没有多少可以用来做救济的粮食。
西羌也还没有平定,军队还在外征伐,战乱频仍,臣我十分担心,希望陛下早些考虑应急的措施。
望陛下爱护百姓,遵从先帝仁德的故事,来安抚百姓。
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建议,并予以施行。
魏相又多次上奏宣帝,说:臣侥幸在朝为官,没有很好地尽到自己的职责,没能广泛地教化人民。阴阳之气没能调和,灾难祸害不断,罪过在我们这些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