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入道时,基础中的基础;物质不空,变化不通。
即,对于“物质性的绝对存在”,我们常常会认为它们不需要“空无”,因为就是单纯地“有”;它们需要的是能够有活动范围的“空间”;但自身却是实实在在的。
因为,当我们用一种“微量子质组成”去离散和凝聚于眼前的世界时,就也依然可以解答我们的世界;比如物质和能量,一般来说,在解答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时,也就足够用了。
因为,物质的确可以在空无中交错变化,,物质是可以有他“微小”的一面的。
以其,我们的世界,在这样的一种“微型有物”和能量的架构下,也的确可以“独立地存在”出来;因为这些就都是靠我们自己去研究去用脑袋结合现有实际学术理论支撑的幻想嘛。
那么,就是说,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根源,到底,应不应该“空”。
因为,当我们在设定“化无为中”的这一过程中,其理论的前提就是,一切的“有物”都是为“虚以成相·虚以成体”的一种状态。
而在这样的“因空而有·因虚而有”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一以贯之地逐渐地进入到“空本位”;然后在“空本位”的基础上,将“空无和有物”联系起来。
而现在,“物质”居然和“空无”居然不能够联系在一起了,就是说,物质可以独立存在于空间中;
物质不需要虚空,物质准备自立门户了。
而这就是为成就现有一切科学理论的基础,也就是现有世界两种比较典型的思想。
因为,现有的一切科学理论,都是以“有物”作为基础性学科开始研究地。
没有了“物质”,没有了“有物”,一切都是无法存在和生存的;这是现有科学的思维依据。
因为就是“物质不空论”,和“物我两空论”两种思维体系下的不同思维方式。
物质不空论,是因为他们有确凿的证据,因为现有的一切世界,他们看得见,摸得到,眼前的一切都是他们可以采集到的信息,所以说,这就是真的。
对此,我们“求同存异”;
但就是说,如果没有“虚空”,这些物质能不能够聚合或者想要向外离散到其他地方,一切就还是两回事呢。
此二者,前者看起来更像是唯物,因为有理有据。
后者,听起来像是在唯心,但也不能够直接说是“无方无理”;因为也的确,随着前者对于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研究,会现,我们的确是生活在一片空荡荡的宇宙中。
而也,“虚空”只能够被诉说,和进行简单地求证,而也的确无法做到“捕捉”;
那么,就是说,这就给我们现有人类的理念,带来了很大的两套冲击;
究竟,谁是对的;
而也,在我的面前,我们也很难做到是有一种可以直接带给我“公信”的这样一种指引着;而也,一般的公信也都不过是人为在其中参与,是人为的话,就……还不如信自己。
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想法就是一切只有在“空”了以后才能够“有”;空才有;空了,才能够容纳一切的物质或非物质或无穷无尽许许多多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不管你是谁,都可以在虚空中空荡荡的存在;
空了才可以在房间里、或者宇宙里陈列各种各样的事物;是因为“虚空”,才会具有一切“实色”的有物事物情况。
是因为“空·虚空”,所以,一切的事物都可以在其中左右。
是因为“虚空”的不阻碍性,所以,杯子才可以成形,万事万物才可以成体,物质才可以生成;因为其是为虚空,所以大地才可以存在。
而如果不空,如果是像我们理解的“物质”一样是“实心”的,就是说,这个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的实心事物到处乱跑,然后就还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组成。
就是说,我们的老祖宗讲,如果不空,物质也无法生成;“存在”也只能是陷入到一种内卷的状态,能不能够轮到你存在出来还是另一回事呢。
以其,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就可见,“有物”也依然是可以独立于虚空之外,然后进行各种各样的混成情况,而再以这种混成的方式组成事物和物种的多样性。
但其最终“物质也都是可以不灭的”;是为不空的存在占地者;因为就是一种绝对存在,能够绝对去切换于虚空中,而且能够和虚空相互分开的一种状态;
就是说,其我们的物质,遇空,但本身不空;
其我们的物质,能够在空无中左右生动,但是就是本身实实在在。
但是,我们的老祖宗又教给我们的,一切都是“无分”情况。
所以,在从事这样的两种理念时,也就是在“求证于物质和空无的分或无分性”。
那么,到底物质以及存在的有物性(或者说微物质)和虚空,分还是不分。
那么,就是说,我们现在需要想清楚的问题就依然是,理念性的“自性本空”问题;因为我们的一切认知理念都是“心生”的。
而也,这不是一种可以依靠“相信谁谁”,以及靠信任感可以解决的问题;信任感在这面前都是摆设;独立的信任感怎么说,就很愚昧;这不是一件可以靠信任去解决的问题。
信任感是会把一个人逼入到两难的地步的。
而也,我也不想去对比两者、两种理念所带来给我的后续的认知理论体系了;
因为,如果,解决不了眼前的这种“矛盾”,其我也会并不认为后续的认知就是所谓正确的。
是“分”,还是“不分”;
就只是围绕着这个话题,算得上是相当尖锐了;而也,双方的观念都不能够拿出十足的证据来说明自己的真实性。
我不相信什么证据,也不相信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