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连日来的相处令李宁玉对顾晓梦的印象早有改观,本以为这个刚入职就给她惊吓不断的小狐狸野性难驯,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的工作模式,然而她比想象中乖巧听话。
不可否认,顾晓梦是一个非常聪慧的学生。记忆力好,悟性高,会举一反三,各方面的知识均有涉猎,对待工作任务也毫无怨言,有时候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她都立刻能领会到自己的意思。
李宁玉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她有时候又会觉得,用学生来形容顾晓梦并不准确,她们之间更像一对新组合起来的搭档,虽然这些改观无法消解她心中的某些疑问,于顾晓梦,她仍会多些莫名的期许。
清水入喉,干燥的咽喉瞬间被滋润,舒服了很多。李宁玉拧上盖子转身就走,知道顾晓梦跟着,头也不回地问:“你家在哪儿,我先送你回去。”
今天出任务的人多,公车不够用,李宁玉是开自己的车带顾晓梦过来的。她住的酒店离单位很近,想着先送顾晓梦,再赶回去换洗也不迟。
“文华小区。”
脚下的步子一顿,李宁玉刚好走到车边,滑了眼钻入副驾驶位的顾晓梦,也弯腰进入车内,系好安全带之后发动车子。
“是长江路36号那个文华小区?”
“对呀。”顾晓梦举起手机,“要不要我开导航?”
“不用,我认路。”
李宁玉想起爆炸案那天晚上,顾晓梦说她们不顺路。
这叫不顺路?就隔一条街。
“我住在森语苑。”她注视着面前的路况,用眼角的余光观察顾晓梦的反应。
是性格使然,也和职业习惯有关,李宁玉是一个警惕性和边界感较强的人,她习惯了独居生活,不喜欢自己的家里出现太多陌生人的气息,是以除了好友何剪烛,以及偶然登门送过材料的吴志国,队内其他人并没有去过她的家。
可爆炸案发生后,由吴志国负责查案,队员之间难免有些讨论,家庭住址又不算机密,她倒像没听说过似的。
“嗯,我知道!”顾晓梦神色如常,“我们住得很近,李队,从我家穿过柠檬公园,过了马路就能到你家。”
“之前我还以为不顺路呢,早知道那天就让你送我回家了。”像是知道李宁玉心中所想,她又补充几句,调皮地眨了眨眼睛,“不过你放心,我不会因为咱们住得近就经常去蹭车的。”
长江路是一条东西路,贯通南北,双向八车道,是这个城市的众多脉络之一,虽然只是一路之隔,却分割出不同的社区环境和房价。
李宁玉居住的森语苑小区是近年才盖好的新小区,高层住宅,双气入户,小区内设施完备,环境优美,而顾晓梦居住的文华小区,则是2000年以前建造的,砖混结构的老房子,每栋房子只有六层,没电梯,物业存在感低,管理差强人意,小区到现在都没通上天然气。
“很巧。”
“是啊,真巧。”
“你是租在那里,还是?”
“租的。”
顾晓梦的理由听起来合理,她考察了单位附近,只有这个小区不仅房租便宜,交通还方便,骑电动车上班也不算远。
“老小区的话,环境不太好吧。”
“是,不过还算干净,更便宜的价格,我可以租到一楼带小院的房子,何乐而不为呢?它紧挨着公园,附近还有超市,我奶奶出去玩儿很方便的。”
“那你们以前住在哪里?”
“在老警察家属院啊,不过时间长了,现在也没几个警察家属住了,我租出去了。”
李宁玉嗯了一声没再说话。
&&&&&&&&&&
夜晚,会议室。
一大壶咖啡和一大壶茶水放上加热底座,热水逐渐沸腾发出的咕噜声掩盖掉了赵小曼的哈欠声。
擦掉眼角的泪,赵小曼哀怨地望了眼窗外黑沉沉的夜空,拉上窗帘。本来计划周末约几个姐妹去逛街,结果大晚上又被薅来单位,这下好了,美好的周末向她告别,加班熬夜飞奔而来。
听到外面传来动静,赵小曼急忙检查领带袖口,见王佳慧指了指自己的耳朵,想起来晚上出去吃饭戴了耳钉忘记摘,双头抬起火速拿掉。
外勤由于工作需要,并不常穿制服,她们这些坐办公室的就需要严格遵守着装规范,最爱的美甲都只能中午做——因为早晚要洗掉,万一让李宁玉发现,又得罚她抄写《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
队员们陆续进入会议室,刘局也来旁听。破案的“黄金72小时”早已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用的物证和痕迹会越来越少,嫌疑人或许早已逃匿,他们必须和时间赛跑。
法医组收队早,林栋与何剪烛办好手续,与助手们在解剖室忙碌了3、4个小时,将提取的检材送去化验后,草草吃了几口饭,又马不停蹄赶来参加内部会议。本着不干扰案情思路的原则,他们只着重陈述尸检结果与大致推断。
这名死者年纪尚轻,年龄20到23岁,体重70公斤,结合尸检结果和尸体上采集的蛆虫样本发育情况,死者的死亡时间可锁定在3月31日晚上11点到12点前后,根据胃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进食2到3小时后死亡,即末次进餐时间在3月31日晚上8点到9点左右。
另外,死者的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115mg100ml,说明死亡时处于醉酒状态,受到攻击的先后顺序是脑后、颈部和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