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儿臣之所以招募这帮秦人,就是为了解秦国之法。”
“如今之秦国,暗藏韬晦,为的,就是为了某一天举兵出关,夺回失地。”
“若父皇不信,尽可派人去查,秦国是否如今,频频探查边境,又抓了我多少大庆的兵士。”
虽不知刘启所言到底是否属实,可这番言辞,却是让朝臣神色一紧。
庆帝眉头骤然凝重。
“朕且问你们,我儿所言,可是真的?”
面对高阶上的庆帝,一众秦人如惊弓之鸟一般。
“陛下,太子所言,句句属实!”
“没错,陛下,虽然我等不知军到底有多强,可却知我秦王之志,为的就是有天能够收复失地。”
“陛下,休要听这秦人信口雌黄,纵使秦国成立军,岂能是我等大庆朝的对手?”
“那如果再加上匈奴呢?”
刘启此言一出,朝臣无不惊骇,皆倒吸一口凉气。
就连坐上的庆帝,都不禁为之色变。
“刘启,你说秦国会跟匈奴联合?”
“没错,父皇,如今的秦国与匈奴多有往来,这次犯我疆土,就是为了小试牛刀!”
按照朝臣对大秦的了解,以他们的实力,决然不敢进攻大庆?这必然是一种自寻死路的行为。
然而,当听到刘启十分笃定的口吻,以及他信誓旦旦的模样。
这就不得不让众臣,对此事抱以一定的认真态度。
假若刘启所言,不仅是真的,而且即将生。
那么大庆有所防备的话,刘启绝对是大功一件,甚至可以说,他将会牢牢的安坐太子之位。
正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可何况是这种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
此时,谁也不敢站出来表示质疑。
万一错了呢?那可就成为了大庆的第一罪人。
且不说刘启,到底是如何得知这件事,且是不是在这几名秦人的口中。
可这一次的朝堂博弈,刘启可谓是相当高明。
对于杨文渊而言,不由自主的高看了刘启几分,让他第一次自内心的,在他的身上感到了一丝恐惧!
不行!若是真的让刘启得逞的话,那以后想要废除太子,恐怕就要比登天还难。
最可怕的莫过于,当刘启真正的有了功绩以后,就会掌握实权。
到了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能不能再驾驭太子的问题了,而是这个突然转性的太子,将会对他们一党,带来多大的威胁。
“陛下,且不说这仅仅是太子的一己之言,即便是真的,现下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匈奴之患,目下远大于秦国之患,若是不能够妥善解决的话,恐怕会致使我大庆陷入危机之中。”
“因此,老臣建议,依旧由太子,出任匈奴为质,这才可保我大庆太平,同时,也可让太子,为我大庆,建立不世之功!”
杨文渊说的义正严词。
听起来,就好像是在为太子建功进行筹谋。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刘启的身上,包括高高在上的庆帝。……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刘启的身上,包括高高在上的庆帝。
杨文渊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竭尽全力,让庆帝对太子为质一事,下定决心。
“父皇,儿臣,倒是觉得,杨大人的提议似乎不错!”
刘启一开口,众人的心绪全都被打乱了。
这完全是出乎意料的回答,甚至都有人觉得,会不会是自己听错了。
杨文渊刚欲开口,却在刘启言落后,狠狠的咽了一口吐沫。
纵使心中已经想好了千般言辞,却在此时一句话都说出不出来了。
而就在朝堂内安静到,连一根针掉落的声音都可以听到时。
“但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