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京。
“太公。”
酉一路风尘仆仆的赶路,刚入城门,就直入太公府,求见姜子牙。
姜子牙看到酉的出现,头发凌乱衣衫不整,顿时就知道肯定出了大事,当即询问道:“你回来了,可是帝辛那边有什么动静?他要派兵攻打西岐吗?”
自从姬发死了之后,整个西岐高层都怕帝辛这个时候突然集结兵力,前来攻打西岐。
不怪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实际上这是非常正常的猜测,并且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要知道,就在今年年初,他们才主动挑战了商王朝,结果叛乱没有成功,他们现在还是反贼呢。
商王朝为天下正统,此时出兵以征伐不臣,就连理由都非常正当,剿灭叛军搁在哪里都是理所当然之事。
如今姬发刚死,周国处于权力交接的真空期,实力可以说是非常弱的。
这也是帝辛出兵的一个绝佳的机会。
然而,酉却面露喜色的汇报道:“根据我打探到的消息,纣王并没有下令出兵。”
他把自己在朝歌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姜子牙却是面容严肃地问道:“你不是说大家都希望出兵吗?对于帝辛而言,此乃人心所向,天时地利人和俱在,他为何不肯发兵西进?”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在所有的人都认为帝辛会出兵的时候,帝辛没有出兵。
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帝辛到底在想什么呢?
酉有些懵逼,他哪知道纣王为什么不出兵啊?
他只好对姜子牙说起了在酒舍的时候的猜测:“或许是纣王老了,英雄迟暮,力有不逮。”
姜子牙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中的羽毛扇,说:“行了,知道了,你下去领赏钱吧。”
“是,那小的先告退了。”
离开的时候,酉感觉到百思不得其解。
自己带回来的明明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为什么太公感觉好像还有些不高兴的样子呢?
等酉离开之后,姜子牙便进了宫,找到了正在筹备葬礼的姬旦,把酉带回来的情报说了出来。
“刚刚酉回来了,他说朝歌的黎明百姓和诸君将士都想要发兵西岐,但是帝辛并没有下令出兵。”
姬旦听了姜子牙的话,也是一脸严肃,并没有半点高兴的表情。
王后邑姜也在,看到两人的表情,她对此十分不解,问道:“帝辛不出兵,这应当是好事吧?”
周国可是大商的叛逆,现在也是大商征讨周国这个逆贼的最好的机会。而周国现在举国缟素,新王未立,按道理来说也是国力最衰微的时候。帝辛如果这個时候出兵,必定是摧枯拉朽,横扫一切。而帝辛没有这么做,在邑姜看来,这不就是天大的好事么?
姬旦苦笑着说:“王上还在时,我与尚父都唯恐帝辛派兵攻打,那是因为我西岐新败,人心惶惶。可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我大周失主,举国哀兵,若帝辛敢率军来犯,届时镐京上下一心,必可击退来敌。”
();() 姜子牙也是一个目光超然的军事战略家,对人性更是洞悉透彻,见女儿还不理解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便向她解释道:“我与太宰不怕帝辛来犯,怕的是他按兵不动。只因为当有外敌之时,我大周内部尚可团结一致,先击退来犯之敌。可若无外敌,为了争权夺利,接下来吾等要面对的,就是内斗了。”
自周以后,中原大地建立了严密的礼法制度,来确保权力的继承顺位,然而即便如此尚且出现了各种血腥残酷的权力斗争,父杀子,子弑父,手足兄弟相残。
可见在通往权力顶点的道路上,往往都是用无数血脉至亲的尸骨铺设而成。
更何况是眼下这个时代?
大周失主,王位本该由儿子姬诵来继承,因为他的母亲是王后邑姜,外公是大周尚父姜子牙,血统尊贵,根正苗红。
唯一的问题在于,他还是个孩子。
按照姬发死前留下的遗照,王叔姬旦被任命为摄政大臣,可其他兄弟怎会服气?
毕竟论血统,姬旦也有继承权,万一他哪天摄政摄着摄着,自己想要当王了呢?
姬旦知道自己不会这么做,可别人谁信啊?
而且凭什么是你来摄政呢?
姬发的另外三位兄弟,姬鲜,姬度和姬处,他们现在就对此事很有意见,毕竟哪怕是按顺序排,姬旦排在老四,也当是由姬鲜这位三哥来摄政才对。
这一点,姬旦心里面非常清楚。
而他心里面更加清楚的是,他的这几个兄弟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真要由他们来摄政,姬诵怕是活不到亲政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