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怎麼說呢?
群臣難道不知道普及義務教育對自己的權利會有損害嗎?
但是一看趙潛和女帝的樣子,就是……這又是一個不管怎樣都會推行的政策。
女帝這副姿態他們已經很清楚了。
就是不管你們怎麼反對,我都是要這麼幹的。
慕姝不知道群臣已經把她的態度摸得一清二楚了。
不然就會感慨,自己喜怒不形於色的帝王演技磨練得還不夠成功。
好了,想通了這一點的群臣懶得出去做無效的反對。
只是認真思考了下。
考科舉有多難,他們又不是不知道。
即便是義務教育,但說實話,他們還真不覺得,短時間內會有多大的效果。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地洞。
他們覺得,那些普通平民能有幾個考上科舉的?
若要全境的普及,而且趙潛說的義務教育六年,六年能學出個什麼名堂?
唉,不過是女帝心善,想讓最底層的百姓們識點字,日子能過得好一些罷了。
就說是科舉。
難道他們家中後輩,那些三歲啟蒙、家中底蘊豐厚、自小名師輔導的孩子都考不過義務教育的普通百姓之子?
那真是笑掉人大牙了。
這樣的子孫後輩,也就能當個紈絝子弟。
他們誰不是一個人就有一堆子女的?
總不能五六七八個、十幾個里挑不出一個有用之才吧?
而且,錢行書還說先搞個試點呢。
那就等試點下去先看看效果唄。
其實,群臣這樣的想法。
和一年以來慕姝持續不斷的「pua」逃不開關係。
大概是從女帝登基上朝的第一天開始吧。
他們就被不停地打臉,不停被嫌棄無用。
女帝沒說出口,但誰都能從中看出那份嫌棄。
嗯,主要是他們自省反思,也是如此。
直到今日,他們懂了一個道理。
在朝堂上沒用的臣子,遲早得下台。
他們都這個待遇了。
子孫後代,沒用的也這樣吧。
科舉都考不上,不如直接在家混吃等死好了。
因此,慕姝和趙潛以為會有的反對根本沒掀起波浪。
有臣子非常自覺地站出來開始討論:「若要全境普及,可是民間有學問者甚少,老師從何而來?」
應該說最有學問的那批已經都在朝中為官了。
「陛下,臣斗膽建議,不如讓科舉落第的舉人們去往各地當老師,朝中官員忙碌,剩下最有學問的便是曾經的舉子們,不妨將願意教書的舉子們也收編朝廷,給予一個教書育人的官職?也算入朝為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