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夏商归属雍州,西周为梁州地,秦朝归巴山部。
很有可能就定位在丝绸之路与古蜀道之间!而先秦所有人现在已知巴蜀这个地方,产茶!
后来刘禹锡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中巴山()”在四川东部,行政区划500年前是一家。甘肃武都,便是掐紧四川这边关要道,不愧“巴蜀咽喉、秦陇锁钥”。
张骞预想的没错,丝绸之路陇右中线与秦蜀道北端交叉于陇南,此地历经唐宋元明一直处于关键地位。
“你们确认了,草原龙城处也能看到天幕?”
匈奴龙城飘忽不定,实在难找,这位大汉英主收到匈奴间人最新情报,开朗大笑:好!”
他的爱卿眯起狐狸眼:“大汉天命所归,仙人都说了咱好好坐下来聊聊,既然贸易能获得必要的营养,也不是非要打打杀杀嘛~”
张骞休养了这么久,终于长出了点肉,连乱糟糟的胡子也已顺滑服帖,他捻了捻胡须,也老神在在插起袖口:“这一年我与西域诸国联络热切,虽然天幕时灵时不灵,前一阵子久不出现,也令人心惶惶,大月氏王还以为是我们做的把戏,但潜移默化的消息散布出去,天下人皆知大汉天命所归,为了安抚臣民,诸国国王观望之下,必然都配合。”
对于那些草原上田地贫瘠,一到天公不作美,草原闹饥荒,秋冬粮草不丰就要南下劫掠的野蛮人来说,也有主战派与主和派,就张骞这么多年的打听,匈奴帐下左右贤王摩擦愈发严重。
“此名为,攻心为上。”
又名,吹啊吹啊,去西域各个角落卖安利。
呵,看我这还不拿捏你们?
——
天幕之上,白白叹惋:“茶叶犹如美人引起过腥风血雨,尤其是草原上没有办法产茶叶的地方,对茶叶需求量却很大,所以查理也是他们劫掠的物资之一。”
“早在很久以前,祖先们就发现茶叶中包含的微量元素有益身体,把它当做一种草药,直接从枝桠上摘下生嚼治病。”
天幕之下的各族人民:越说越心动,这份带货安利我吃了直说多少钱吧!
大汉官员是初步构想,大唐官员已经在舆图上指指点点。
大唐民生蓬勃,君主锐意进取,长安城中贸易繁华,见多了外邦人主动往来,海纳百川政策上大开方便之门,那些外邦人似乎确实对茶叶瓷器过于狂热。
大唐人的日常饮子花里胡哨,品种繁多,但前二名,除了酒就是茶,大唐人能为之疯狂,自然也能理解外邦人的热情。
所以大唐百姓接受的更快,街头巷尾今日最新热点探讨:“你要是说那什么吐蕃?突厥?不爱喝茶,我不信……”
“对啊对啊,可不是‘软黄金’吗?这次新茶才几钱费了我二两银子!”
“什么新茶让为兄蹭一点?”
“滚,我家老头子留着待客的!”
贸易做熟练了的户部一点就通:边关贸易若能主动
()把控市场,自然将主动权把握在手中,对比风险来看,收益极大,倒是好事。
扪心自问,户部对边关贸易不能管吗?不,是不想管。
举个例子,打下了西域的地盘,大唐也并非全盘纳入行政区划,军事政事特设都护府,就是因为管理起来又费劲又没收益。
“当初不想做,不想管,自然是费劲又没钱,任由民间自发。”
“现在虽然费劲,但有马啊!做成了,这可是大量马匹渠道!”
茶马互市,虽然要收拢边关自由散漫的零碎民生自发贸易市场,繁琐且需谨慎,但巨额马匹贸易也值得令人动心。
毕竟初唐起始,陛下麾下诞生了屡战屡胜的千名铠甲与战袍均为漆黑色的精锐,虎牢关奔袭再壮盛名,即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率领过的这支精骑——大唐骑兵“玄甲兵”。
陛下作战倚重骑兵,对骑兵的依赖性很高,而好马都从草原来。
秦琼:“臣要搜罗天下良马,尤其最好的马献与陛下。”
程咬金:“陛下的马,那不是仙人说过的,昭陵六骏?身中九箭忠心护主,真是好马!”
“……”尉迟恭瞪了他一眼,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虽然自古皇帝一登基,就开始修建皇陵,龙气所居也不觉得不吉利,但他一个大老粗也觉得哪里怪怪的。
《昭陵六骏图》,仙人口闻是这样说的:“一套立于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内的六块大型浮雕石刻,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征战疆场的战马,各个忠杰烈马,英俊非凡。有人说好马堪比兰博基尼,跑车算什么?这得是越野坦克,盔甲武装上战场,就是带装甲的那种。”
李世民悄悄扶额:“够了,朕知道朕的庙号是太宗,谥号是文皇帝,别称天可汗,皇陵名为昭陵……了。”
他一连串说下来不打磕绊,早过了心情复杂的劲头,只觉一片淡漠麻木。
仙人似乎各位偏爱他,时不时就带他玩,人生剧本既然已经剧透到了如此地步,李世民时而看透一切恍恍惚惚,时而打了鸡血似的被各种未知科技刺激,誓要将大唐国力再提升一步!
奈何仙人口中那辈子的他都“贞观之治、万邦来朝”了,已经将标准要求提到了如此境界,对于如今天幕之下的李世民来说,这就是底线,大唐未来发展的下限,这要是比不过他还有何脸面?
臣子:“茶马互市?”
李世民:“不管是哪个孙子重孙子的功绩,现在是朕的。”
臣子:“安史之乱?”
李世民:“不管是哪个孙子重孙子的孽债,今后不可能存在!”
没人知道,大唐帝王自己与另一个自己暗戳戳较劲如此起劲呢。
——
然而,天幕之上仙人谈及茶马古道,也只是深入浅出提了一句“大唐始兴”,又从全面开花的宋代深入:“宋代,北方地区基本上被辽、西夏、金所统治,以茶易马成为彼此解决紧缺物资的主要途径。北宋起,朝廷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