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独树老夫家翻译 > 第23章 过中秋广后搬家逢忌日淑芬祭父2(第1页)

第23章 过中秋广后搬家逢忌日淑芬祭父2(第1页)

秋意渐凉,淑芬不慎感了风寒,去了小诊所打了两针,吃了药片,仍不见好,夜里身上热,出盗汗,白天头脑昏昏沉沉,也不能上工干活,只好歇在家里。赵妈妈说是不是汤着哪个了?忠礼说妈妈就会相信迷信。妈妈说道:迷信迷信,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想想看这几天什么日子?忠礼进房,淑芬正在哄文美,文美啼哭不止,忠礼问:小雪怎么哭了?淑芬道:她要吃奶呢。我又不敢喂她,生怕把感冒过给她。赵妈妈在外面听见了,说:把文美抱出来,我喂她粥。忠礼把文美抱给奶奶,赵妈妈哄着她上锅屋喂粥去了。忠礼对淑芬道:妈说你汤着谁了?淑芬想了一下问:今个儿本历多晚呀?你去堂屋看看号头。忠礼出房门到堂屋翻看了日历,进来说道:今天是八月二十四。淑芬黯然落泪。忠礼问:怎么伤心了?淑芬回道:明天八月二十五是我爸忌日。忠礼来到锅屋,跟妈妈说明天是淑芬她嗲的周年。赵妈妈说道:肯定是汤着她嗲了,家里还藏着几刀火纸,明个儿晚上拿两刀偷偷上她嗲坟上烧去,祷告祷告。忠礼告给淑芬,淑芬本不相信迷信的,但两年了都没上过爸爸的坟,正逢忌日,上坟去祭奠祭奠也未尝不可。

不想当夜五更头里,天空下起了小雨,继而稠稠密密,等及天明,又刮起了风。淑芬叹道:正想去父亲坟上烧两张纸祭奠祭奠,不想天不遂人愿,竟下起了雨,这雨下得,看样子没得断头了。想到伤心处,淌下了眼泪。忠礼劝道:你身体没好呢,不能这样子伤感,再说了,晚上不一定还下雨。淑芬望着窗外说道:你看这雨下的,可怜我爸,孤苦一人躺在那荒郊野外,我都两年没去过他坟上,真正的不孝。说罢竟呜呜地哭了起来。忠礼劝她哄她,良久方才止住哭。忠礼上锅屋装了碗粥,端到淑芬床头,淑芬说心口堵堵的,哪吃得下去呀。勉强喝了两口作罢。

及天晚,雨虽然没有之前大了,但仍淅淅沥沥地下着,忠礼问淑芬:外面雨不大了,要不要去呀。淑芬点头应允,赵妈妈劝道:你身子还没好,外面风大,天气凉了,要不明个去。淑芬道:不碍事的,多穿件衣服。忠礼遂去准备好木船,淑芬搬了条小木凳子,坐在船中舱里,撑着旧油布伞。忠礼穿的是二哥在部队里的军用雨衣,出坝口,过马家荡,向北不过二三里水路,到了前行大队的南堆,忠礼将雨衣换给淑芬,自个儿戴上斗篷,两个人上了岸,此时天色已晚,秋雨绵绵,秋风萧萧,四周浑暗暗一片,忠礼问:你还记得你爸坟的位置?淑芬道:我也只来过两回,你让我说在什么地方,我也说不清楚,就是出了大爷他们那个沟浜子向前一条小路,百十米向东,离路上不多远的圩上。忠礼道:那我晓得了,就是大舅家的自留圩。忠礼辨别了一下方向,遂指着眼前的一条土路说道:应该就是这条路,没多远就通大舅他们庄子前面的那条路了,我小时候跟嗲来大舅家,都是撑的船,西边有个坝口,没多远就是大舅家房子。

忠礼淑芬来到杨德才的坟前,两年前栽的柳树,已有碗口粗了,坟头及四周的杂草已被人清除过,淑芬说:肯定大爷来过了,难为大爷了,还记得我爸的忌日。心下感激不尽,暗自思忖:他老人家对我们父女俩的恩情,永远都不能忘的,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他老人家。忠礼背过身去,用身子挡住风,划着火柴,点燃了火纸,淑芬跪在坟前道一声:爸爸,女儿来看你了。早已失声痛哭。二人不敢久留,匆匆烧了纸钱,磕了头,忠礼搀起淑芬,说道:我们走吧。淑芬抽泣着:难得来一次,让我陪陪爸爸吧。忠礼道:这里离庄子不远,假如被人现了,我们吃了苦头不碍事,是要连累大舅的。淑芬遂起身,忠礼又折了根树枝,将纸灰打扫干净,尽量看不出烧过纸的痕迹,然后两口子上船回家。

淑芬身子本来小病未愈,又感了风寒,越严重了起来。回到家里,一夜高烧不退,天亮的时候,忠礼用船将她送到公社卫生院住了几天院方才有所好转,忠礼白天黑夜地服侍淑芬,毫无怨言不提。

这边赵妈妈受尽了赵老爹的抱怨:说什么汤气不汤气的,一天到晚迷信没得底,让三娘顶着个风雨去坟上烧纸,也没见得她嗲保佑她好起来,反而更重了。要是放在往常,赵妈妈早已跟他呛了起来,这回委实她的话未灵验,反而害了三媳妇小蛮子住了医院,自觉理亏,咽下这口气,寻思着总有那么一天,得着他一个理了,再好好地收拾收拾他。

转眼到了收稻子的季节,杨淑芬的病也已全愈,早已能下田干农活了,一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常无话。

一日晚上,全家人在吃着晚饭,广播里播着天气预报,说是明后两天有雨。忠智匆匆放下碗筷,说到大队里临时开个会。他走后没多久,广播里响起了他的讲话,要求各生产队今天夜里和明天务必要抢收抢脱粒打场。忠仁准备去洗手脸,等陈队长来喊上工,正要去锅屋,陈队长推门进来了,说道:士英你们妯娌仨去三十五田里割稻,还有十几亩稻子今天夜里一定要割完,忠仁你们兄弟俩去挑把。何小丽道:今天晚上我不太舒服,不想去割稻。陈队长道:那你就去场上,跟老年组去翻场。又对赵老爹说:你现在就去场上,把牛喂饱。玉莲忠信也要去场上脱粒:我们不要工分,只要有夜饭就行。陈队长笑着说道:夜饭肯定有,你们去搬把吧。。

陈队长前脚走,路上便响起了大翠子的喊声:割稻的走了,带好镰刀,到三十五田头集中。继而是李金城的喊声:挑把的上工了,有船的把船撑着。没多大工夫,吴文喜也从庄头喊到庄尾:脱粒打场的上场了。

赵家人都去上夜工了,赵妈妈留在家里照看侠子。正逢月初,没有月亮,人们只有摸黑干活,妇女在田里弯腰挥镰,男人们用叉子挑着稻把,然后用船运到场上。场上更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十几盏马灯用长竹篙高挑在半空,整个场上虽不能说如同白昼,但也可以看得清楚干活,老少弱残的劲头不输田里割稻挑把的强劳力。木制滚筒式脱粒机,四五个人在后面用脚踩,然后把稻把分成小把子放在滚筒上梳,生产队总共有三五个这样的水稻脱粒机。搬把的分把的梳把的,还有捆草的在机头用板锨侧稻的,大伙忙得不亦乐乎。

场东头是赵老爹赶着牛在打场。之前,老年组的妇女们将稻子厚厚的平摊成一个半径大约十米的圆场,赵广将牛上了套,套子连在石磙上,左手牵绳,右手执鞭子,牛拉着石磙在场子上一圈一圈转动。赵老爹有时来了兴致,伴着石磙吱吱呀呀的响声,哼上一段淮调。吴文喜会来句玩笑话:赵大爹,你蛮惬意的。赵老爹嘿嘿一笑:不唱两句会打瞌睡的。一遍场打下来,赵老爹把牛赶到旁边,妇女们用叉子将稻把翻一遍,赵老爹则坐在石磙上抽上两袋旱烟,然后再继续。

吃夜饭时已是凌晨一点多钟了。夜饭分三组烧煮,男劳力在金城家,女劳力在大翠家,场上的在吴文喜家。夜饭无非是肉烧茨菇卜页,亮晶晶的大米饭。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省下半碗,装些肉和汤带回家,睡梦中侠子被喊醒,闻到饭香味,立刻来了精神,三口两口扒光碗里的饭,下床撒脬尿,继续睡觉。大人们洗了手脚,上铺倒头便睡,天麻花亮的时候,沟浜子从南头到北头,又响起了队长催煮早饭的哨子声。人们从熟睡中惊醒,总会随口骂上一句:队长不死的呀,哨声比公鸡叫的还准时。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