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法兰西1794笔趣阁 > 第1000章 细节决定成败 上(第1页)

第1000章 细节决定成败 上(第1页)

第1ooo章细节决定成败(上)

两年前,在波罗的海那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场足以载入现在海战史册的激烈交锋曾震撼上演。

以高压蒸汽为强劲动力的“共和国号”披甲战列舰,宛如一位孤胆英雄,傲然挺立在狂暴的大海之上,竟然独自直面八艘俄国战列舰组成的强大围攻力量。

经过并不漫长但绝对残酷的厮杀过后,法国海军的“共和国号”披甲舰,凭借自身越了俄国-军舰两个代差的优异战斗性能,成功扛下了所有攻击,不仅大获全胜,还令俄属波罗的海舰队全军覆灭。

然而,这场惊心动魄的海战刚刚落下帷幕仅数月,安德鲁就从海军指挥官特斯特将军那里,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不已的消息。

原来,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支撑“共和国号”奋勇驰骋,挥强大战斗力的两台核心蒸汽动机,由于长时间处于极端高强度的运转状态,已然遭受了难以修复的重创,此刻几乎濒临报废的边缘。

不久,几乎失去动力的“共和国号”被几个拖船,连拉带拽的送到普鲁士港口的船坞,一批专业人员迅对受损的动机展开了细致入微、全面深入的检查。

经过一番严谨而复杂的检测流程后,问题的关键症结终于浮出水面,就是制造蒸汽机的钢铁质量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这种钢铁在正常、平稳的航行状态下,也就是当战舰以慢巡航时,由于动机的负荷相对较轻,尚可勉强维持运转,不至于出现明显的故障。

但一旦战舰进入高强度的战争模式,动机需满负荷运转,以提供强大而持续的动力,推动战舰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时,此时这种缺乏耐磨性与抗腐蚀性的普通钢铁,就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

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动机内部的关键零件迅出现严重磨损、变形等一系列致命问题,动力输出也因此大幅下降,直至几乎无法正常工作。

祸不单行,法国工程师们再对“共和国号”进行更为全面、细致的检查时,他们又现了另一个棘手问题。

那就是连接螺旋桨与蒸汽机之间的转动轴承,同样出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严重磨损状况。当工程师们打开轴承部位进行检查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倒吸一口凉气。

原本光滑如镜、运转顺畅的轴承表面,此刻布满了密密麻麻、深深浅浅的划痕与磨损痕迹,犹如经历了一场残酷的磨砺。

这一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极为严重且深远,如今的“共和国号”,别说再次投入一场激烈的战斗,哪怕是在下一次最为普通的例行巡航中,这艘曾经在战场上威风凛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强大战舰,随时都可能因为转动轴承的严重故障而突然趴窝,彻底失去动力。

一旦失去动力,“共和国号”便会在茫茫无边的大海中陷入孤立无援、任人宰割的绝境,只能无助地漂浮在海面上,沦为敌舰肆意攻击的活靶子,等待它的极有可能是被无情摧毁的悲惨命运。

依照相关领域资深专家们经过反复研讨、审慎分析后给出的专业意见,“共和国号”蒸汽战列舰目前存在着极为重大的材料设计与工艺制造缺陷。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及时、妥善地解决上述这两大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那么“共和国号”披甲舰以及她后继的姊妹舰,极有可能沦为只能使用一两次的“一次性战舰”。

等到这些以高压蒸汽机为动力的披甲舰,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再无驰骋战场的可能,就只能被无奈地搁置在港口,渐渐生锈腐蚀,成为一堆毫无用处、令人惋惜的废铁。

更为严峻且令人担忧的是,正在船坞里紧锣密鼓、夜以继日建造中的另外三艘共和国级的大功率蒸汽披甲战舰,“巴黎号”、“马赛号”与“里尔号”。

由于在设计方案与制造工艺上与“共和国号”极为相似,几乎如出一辙。基于“共和国号”所暴露出的严重问题,这三艘尚未完工的战舰,很可能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

一旦这些耗费了无数心血与资源的新式战舰,都因质量问题而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对于法国海军而言,无疑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打击。这不仅意味着巨额资金的白白浪费,更将严重削弱法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以及大西洋上的战略地位与威慑力,使法国在未来的海上争霸中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毫无疑问,这些新式战舰自始至终都承载着安德鲁对法国海军未来的无限期望与宏伟愿景。它们的建造过程堪称一场浩大的工程,耗费了巨额的资金,其数目之庞大,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都为之咋舌。在建造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宝贵资源。

如今,它们却可能因为材料或其他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实则至关重要的细节问题,而功亏一篑,所有的投入与付出都将如泡沫般瞬间破灭,付诸东流,这对于安德鲁以及整个法国海军而言,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犹如心头被重重地刺了一刀。

法国海军若失去了这些寄托着厚望的蒸汽披甲舰,仅仅依靠传统的风帆战列舰,将根本无法在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这片具有至关重要战略意义的海域上,与由胡德、纳尔逊等战功赫赫的著名将领指挥的英国本土舰队展开正面抗衡。

最终,残酷而冰冷的现实,让安德鲁不得不做出艰难而痛苦的抉择。在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安德鲁无奈地放弃了原本精心计划在1799年到18oo年期间,与英国实施战略决战的念头。

海军实力尚未完全具备优势,关键装备又出现严重问题的情况下贸然出击,与强大的英国海军正面交锋,极有可能遭受惨败,给法国带来难以估量、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这不仅可能导致法国海军的精锐力量全军覆没,更将使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遭遇危机,国家利益将遭受严重损害。

于是,安德鲁迅调整战略方向,以果断而决绝的姿态重新修整了外交策略。他决定与海峡对岸的英国,保持着一种斗而不破的微妙、复杂关系。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军事上的对峙与压力,让英国不敢轻视法国的存在;另一方面,积极寻求缓和的契机,继续维持非正式的外交接触方式,试图通过外交斡旋与谈判,引导两国重启和平谈判的大门。

为了推动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德鲁经过深思熟虑,授意军情局冒险出击。军情局的特工们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卓越的智慧与高的技巧,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隐秘而关键的行动。

最终成功逼迫反法立场极为坚定、态度强硬的小威廉·皮特相,因为病休而不得不暂时离开政治舞台。而新任相波特兰公爵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各方势力的重重压力时,经过一番权衡,默许了英法两国之间的私下外交接触。

这一微妙的转变,犹如在黑暗的云层中撕开了一道缝隙,为两国关系的缓和创造了一丝宝贵的契机,也为法国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与战略调整空间。

在逐步淡化英法战争紧张局势的同时,安德鲁凭借其敏锐的战略洞察力,将战略目光迅而坚定地重新聚焦到东方。在他精心构建的宏大战略版图中,当其冲的目标便是奥斯曼土耳其。

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内局势犹如一盘散沙,动荡不安到了极点。政治腐败丛生,经济萎靡不振,社会矛盾激化,军事力量更是孱弱不堪,在战场上的表现犹如一滩烂泥,过于拉胯。

即便是在法军并未全力动攻击,仅仅保持着一定军事压力的情况下,奥斯曼的军队居然也完全抵挡不住俄国海陆军的联合凶猛进攻。在俄国-军队如汹涌潮水般、排山倒海的强大攻势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防线迅崩溃,接二连三地丢城失地,大片肥沃的领土被俄国无情吞并。

这种岌岌可危的局势,也一度让法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困境,甚至差点迫使安德鲁下令不得不紧急调转枪口,将原本针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事力量,迅投入到对付盟友,俄国-军队的战斗中。

因为一旦俄国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得决定性胜利,其势力将在东方迅膨胀,对法国在南欧地区与东地中海一带的利益与战略布局构成巨大的威胁。

随后,俄罗斯帝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安德鲁战略规划中,必须重点关注与应对的重要目标。

虽说安德鲁原本希望将对东方战争的准备时间,较为从容地安排在一、两年之后,也就是18o2年左右。

他计划利用这段充裕的时间,让法国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与情报等各个方面的筹备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大致完成,从而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强大的综合实力投入到对俄战争中。

但如今,由于无法按照原计划登陆不列颠岛与英国进行战略决战,整个战略节奏被彻底打乱。上述所有的战争筹办工作就不得不被迫提前到今年。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