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江南文艺工作展虽然还算不错,但跟京城和上海这样的地方,是没办法相比的,也远远比不上鼎鼎有名的山西山药蛋派。
可自打云湖出了个陈凡,老一派的且不说,新一代文人中,竟然没有一个能与之相比,只是这一点,就足以让领导乐开怀。
更别说,陈凡转岗到了作协以后,接连办了好几件大事。
先创立文学函授中心、使得江南省文坛声名远播,后创办《文学青年》杂志,之后又带起了“文学创汇”的风潮。
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利益。
就这样的人摆在面前,哪个领导看了不喜欢?
领导的态度自然被大家看在眼里,再想想昨天何青生跟大家通气时说的选举理事会和新一届作协主席团,几乎所有人都心里清楚,这两天的会议,估计有人要上位了。
……
其实开会挺无聊的。
至少对陈凡来说是这样。
整个上午的时间,都是何青生和许启珍在做工作报告。
嗯,陈凡也没能幸免。
想要上位,不表现点成绩出来怎么行?
虽然他的成绩几乎人所共知,可哪怕是形式主义,也得走一遍啊。
于是陈凡在主席台敬陪末座,轻描淡写念了一遍自己所做的工作,最后狠狠地夸了一通单位全体同志、以及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的兄弟单位。
嗯,这段话术便运用了昨晚何青生教的小技巧。
结果当然很理想。领导满意、同事认同。
于是在下午的选举中,户口本上刚刚年满十八岁的陈凡同志,被推选为江南省作协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三届主席团副主席,主要负责对外文化交流。
本次出席会议的作家代表,由12个专区选出,共计36人,加上省作协机关、《江南文艺》杂志社、《文学青年》杂志社、文学函授中心等单位代表,合计56人到会。
会议选出理事会成员7人,主席团成员5人,秘书长1人。
何青生连任主席团主席、兼理事会理事长,许启珍连任秘书长,谭庸依然还是副主席,也是副理事长,不过没在理事会任职,也就是不管事,纯属吉祥物,把陈凡羡慕得不行。
除了新增几位老同志出来主持工作,唯一上位的年轻人,就是任副主席、副理事长的陈凡。
他同时还兼着外联部主任的职务,管理整个外联部。
至于他一手创建的文学函授中心、《文学青年》杂志社,则分别由三位老同志接手。两个人管函授中心、一人负责杂志社。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理事会除了何青生、谭庸、许启珍和陈凡之外的那三位。
再往下,各个科室干部也是各有安排。
总而言之,一块大饼,是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人都吃得饱饱的,皆大欢喜。
会议开到下午5点结束,5点半在食堂摆了7桌,吃饭的时候,又给所有参会代表每人了一台云湖牌热水壶、当做纪念品,这场会议才圆满结束。
明天虽然还有会议要开,但已经与那些外地来的代表没什么关系,而是理事会内部开的工作会议。
可惜陈凡还要参加。
……
晚宴过后,陈凡与认识的和刚认识的挥手道别,拎着热水壶就往外走。
行李和电脑、打印机,在中午的时候就已经搬到车上。
新家的钥匙,许启珍也在之前给了他。
新房里面,除了家具早已到位,就连被褥也被李副厂长安排人买好,放在屋里,就等他回去使用。
他什么都不用管,直接回去就能入住。
就在他刚拉开车门,准备上车的时候,何青生、谭庸和许启珍从后面小跑着过来。
许启珍更是在大叫,“等等等等,捎我们一程。”
陈凡站在原地、看着他们自己拉门上车,不禁有些惊讶,“单位上不是有车吗?”
他之前可是帮单位买了好几辆面包车,怎么放着车不用,跑来蹭车呢?
许启珍抢了个副驾驶的位置,坐在椅子上还打了个哆嗦,扭头对着他说道,“快点上车、把门关上,冷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