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敢说,俺来说!”
“就算俺说完,陛下要砍了俺,俺也不怕!”
熊安山混不吝的说着。
“哈哈哈哈!”
“你小子,说,大大方方的说。”
“说完,朕不罚你,还要赏你!”
始皇帝笑着开口道。
“陛下,您也多次说过,我大秦,向来是有功即赏,有过即罚。”
“这是我大秦的传统,是也不是?”
熊安山开口道。
“自然如此,有功即赏,有过即罚,这是我大秦军功爵制的基础。”
始皇帝点点头。
“那既然如此,陛下对杨将军安排,对所有的大秦将士而言,就谈不上公平。”
“此战,所有人都在浴血杀敌,但要论起此战缘由,还是杨翁子及其麾下的秦边军渎职所致。”
“边军守备不利,使匈奴破长城而践百姓,这是过!”
“但杨翁子将军驻守北地多年,也有大功,功过相抵之下,杨将军就算有提拔,却也不至于此。”
“陛下太过恩宠于杨将军了,俺不服!”
熊安山说着。
“哈哈哈哈,恩宠。”
“若是如此说来,朕对上将军,也是极尽殊荣和恩宠啊!”
始皇帝笑着说道。
“陛下,这不一样。”
“上将军立有大功,受恩宠是应有此意!”
熊安山说着。
“那你的意思是,杨将军就没有大功吗?”
“朕知道你们在想些什么。”
“无非就是厮杀多年,习惯以武力论成败。”
“但秦边军,大秦羸弱之旅,如何能在你们眼中呢?”
“更何况,还有匈奴破关在前,不论其罪都算朕之恩宠,如何还能受到如此提拔。”
“是也不是?”
“但是,朕想说,杨翁子,对朕而言,对大秦而言。”
“有大功!”
“既然今天说到这里,那朕,也不愿强压诸位,当好好论一论。”
“这番话,昔日,朕对朝堂诸公也说过。”
“杨翁子,有大功!”
“诸位可曾记得,我大秦第一次伐楚时的大败,那是朕轻敌所致。”
“以致于二次伐楚,使得朕不得不抽调全国大部分兵马。”
“而北方的军队,就是从这个时候被抽调南下的,你们其中大部分人,也是跟随大军南下作战吧。”
“但又有谁在意,北方边境那近乎糜烂的局势?”
“这其中,主动挑起大梁,为朕分忧的,是杨将军。”
“他独自留在北线,以我大秦的名义拉起了一支队伍,在北地抗击匈奴长达十余年。”
“十余年间,我大秦东出之大计,可曾被北方匈奴破坏过?”
“没有!”
“你们敢说杨将军对我大秦一统,没有丝毫功绩吗?”
“还有此战,是杨将军率领上郡秦边军,拖住了匈奴右军五万人马。”
“并且在关键时刻主动出击,配合北方军团一举歼灭匈奴右军。”
“这岂不是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