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禾身为一个后世华国穿越而来的团长,有些时候,他是真的难以理解当下东北军的军事素养,以及军官们的执行力。
就拿今日来说,他先是告诉了王海山,可能要与日军开战,让他提前做好准备,可他准备了什么,八千多人被堵在军营里不敢出去,理由竟然是【怕动静闹得太大,反而成了日军开战的借口】。
张禾听见这个理由的时候,脑子差点没炸掉,而此刻,自已明明提前下达了,一旦发现日军阵营内发生混乱溃逃的状况,就一定要全军向前追击施压,可结果,程喜顺竟然把追击的命令给忘了。
若不是当下战事紧迫,张禾是真想问问,程喜顺这个副官,到底是他妈的给章大帅送了多少金条才换来的。
……
再看此时的多门二郎所部,他在刚刚下达战术性转移的命令时,手下将士还能勉强维持队形,还能相互交替射击掩护。
奈何一旦彻底跑起来的时候,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之前还在固守阵地的时候,他们还能组建一个成建制的火力网进行抵抗,阵营内虽有大量伤亡,但阵线却还算牢固,而现在,十分钟不到,多门所部的队形就全都被打乱了。
此刻,张禾亲自带队追击,所有的东北军将士都是一边追,一边疯狂的扣动手中扳机,而王亚樵发现日军多门所部出现溃逃的状况时,也是连忙从中华复兴社中分出了两百人对其进行堵截。
然而,这对多门二郎来说还不是最糟糕的,让多门二郎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率领残兵向东逃窜的时候,却正好又撞见了一支队伍。
那支队伍大概只有百人左右,但火力却是十分强大,每人一柄汤姆逊冲锋枪,枪身自带百发供弹盘一个,外加腰间武装带上,还有两个百发供弹盘,共计每人携带了三百发子弹的弹药量了,这还不算他们身上的手榴弹和驳壳手枪。
这支队伍,就是从奉天城内出发,跟着王亚樵支援北大营战事,奈何跑的太慢,最后掉队的那百余人。
这百余人本想着尽快和王亚樵汇合在一起,算得上是已经绕到了日军侧翼的位置。
奈何就在这时,他们却发现大股日军竟然向自已这边溃逃而来。
就当下这种情况,马上就要和这群溃逃的日军撞在一起了,还哪里敢犹豫,故而就直接开了火。
这支百人队的突然出现,直接给多门二郎打懵了,如此地形,周围连点掩体都没有,上百把冲锋枪所形成的火力网,只要弹药充足,足以压的上千日军抬不起头。
多门二郎根本就看不清前面有多少敌人,只觉得自已刚才固守阵地的时候,还只是被两面夹击,但现在,怎么好像三面被围,而且每一面的火力都十分强大。
“八嘎,突出去,突出去就是胜利”。
多门二郎所部队形大乱,他本人的指挥系统也已经陷入了半瘫痪的状态,因此根本就形成不了有效的火力网进行还击,反而被三面压制。
如此平坦的地形,周围毫无掩体可以遮挡,无数日军中弹后的惨叫哀嚎之声围绕在多门二郎的耳边,他大致扫了一眼,从自已决定战术性转移到现在,自家伤亡的将士,怕是就超过了一个大队。
而更让多门二郎绝望的是,他已经知道自已无法有效的指挥剩余部队了。
一个指挥官若是丧失了指挥能力,那么对他麾下的将士而言,绝对是灾难性的。
多门二郎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样下去的话,自已的队伍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能被消磨的一干二净,因此,他在稍微冷静一下后,便下达了全军各自突围的命令。
三面被围,向后退的话,也不过是继续和川岛正夫重新汇合在一起,川岛那边的情况,只可能更糟,此刻,也唯有全军各自突围,才能让更多帝国的将士生存下去。
……
再看张禾,此刻虽是夜晚,能见度不高,但在枪火与月光的照耀下,他凭借手中的望远镜,还是可以清晰的看见,多门二郎所部已经彻底崩坏。
就在这空旷的平原地带,他麾下最少一千多人,直接四散而逃。
“败了,败了”,张禾兴奋的喊道:“将士们,小鬼子败了,压上去,压上去,务必将今日来犯之敌,斩尽杀绝”。
唐代诗人罗隐曾有名言,【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