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蹲起身子,看着朱皇后的大红盛装,叹了一口气:
“皇后,你可不能做傻事,即使我不在了,你也要好好活着。。。。”
“官家若是不在了,臣妾也不会苟活!”朱皇后泣不成声,伏在赵桓左边肩膀上。
赵桓的右肩上,露出个小脑袋,正是黄蓉。
她饶有兴趣的看着皇后:
“咦,你就是皇后呀?长得倒是一般呐!”
赵桓顿时又气又笑,他放下黄蓉:
“你伤势好了吧?好了就快点下来?朕都快要被累死了!”
朱皇后见到黄蓉,似乎有些惊讶,“官家,这是。。。。。”
“这是黄姑娘,为救朕,她身受重伤,身上的箭伤,至少有十多处,还被石炮擦身而过,差点。。。。”
“皇后,话先不多说,寡人还有要事要办,你替我照顾好黄姑娘。”
他又吩咐穆桂英:
“穆将军,你随我去紫宸殿,其他的将士们,帮朕守好皇后寝宫。”
赵桓和穆桂英换上一身寻常学士服,低着头走进紫宸殿。
守卫的士兵们懒洋洋看了他们一眼,什么也没说。
紫宸殿很大,足有一两千个平方,里面站满官员。
最后面的,都是些中低阶官员,他们正紧盯着大殿前方。
赵桓站在后排,待听上几句后,心头勃然大怒。
大殿前方,李格非和翟汝文正被四个太监按倒在地。
翟汝文就是那个奉旨听墙角的起居郎。
一个太监抡起耳光,正左右开弓打着李格非。
他足足打了十几下,李格非满脸青红。
李格非年纪不小,被连打数十耳光,身子有些吃不消。
但他口中兀自大喊:
“太上皇!当日你既然已经退位,为何今日又要匆匆复位?”
“便是官家真的如传言驾崩,您也不能如此草率啊!”
“李格非,你大胆!”一个面相阴沉的中年人出口喝道。
“官家偷偷出宫,视大宋大宝于无物,可谓不智。”
“他随意罢黜官员,朝堂怨愤盈天,又草率和金国天兵开战,造成大宋百姓死伤无数。”
“堂堂大宋,即将倾覆。”
“太上皇于大厦将倾之际,挺身而出。”
“太上皇收拾残局,平息上国怒火,止戈兵,平战乱,造福百官和黎民,实乃大宋之福气!”
“李提点,退下!”
此人是张邦昌。
张邦昌是前任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