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耕洋翻了个白眼后出来找黎落。
“阿落,阿落。”
大门开着,程耕洋叫了两声直接进屋了,院子里,黎奶奶正在挂香肠,黎落正在帮忙。
“洋洋啊!”黎奶奶叫了声。
“黎奶奶,阿落,还要挂多少?我来帮忙。”程耕洋撸起袖子就干。
“好了好了,就灌了一些新口味尝尝,好吃的话,过年的时候多灌些。”黎奶奶笑着说道。
黎落第一次见这样的香肠,里里外外做了个研究,没听他们的对话。但是黎奶奶说的新口味,他看到香肠里有五香胡椒粉,还有辣子,问道:“奶奶,是不是五香辣味的香肠?”
黎奶奶收拾好了装着香肠的大红盆,笑道:“洋洋,看看!我家黎落多聪明啊!”
“黎奶奶,走吧,外婆奶奶催了,我们快去吃饭吧。”
“哎,好,好,好!真是的,他们啊,就你回来了才会回来,平时都见不到人啊。走。”黎奶奶说着走进了厨房。
随后黎落走到院子角落的水缸,拿起水缸木盖子上的塑料舀子,另一只手打开木盖,舀水在边上的下水道处两只手交换着冲了冲手,问道:“哥哥,是这样洗手吗”
“嗯。”
不知怎的,程耕洋心里有点心痛。
“阿落,你爸妈给你打电话了吗?”
“嗯,刚才我回来的时候正跟奶奶通电话呢,巧不巧?”黎落笑笑。
程耕洋见黎奶奶出来关上了厨房的大门,道:“走吧。”
程家的团圆饭很简单,三菜一汤,有程耕洋最爱吃的红烧狮子头,韭菜和西红柿炒鸡蛋,还有鱼头豆腐汤。
黎落第一次在程家吃饭,坐在程耕洋身边显得特别拘谨,黎奶奶反倒自然,说来他们已经是相识几十年的老邻居了。
桃花源的餐桌大多都是八人方桌,称之为八仙桌。
程家的的八仙桌是榆木做的实木方桌,四周雕花,做工精美,中式风格。
大厅称之为堂屋,堂屋的正中央是条台,上面摆放着观音,香炉和蜡烛,条台上方挂着的是八仙过海图。
黎落先前都是晚上来在程耕洋家,都在房间里,对堂屋并未观察,此刻坐在堂屋吃饭,这才开始细看。
“哥哥,我觉得老家的装扮真的很有韵味,总是让人能够静下来,褪去了虚设的浮华,回归了本真。”
“这娃子啊,在城里长大,回到乡下才有这样的体会啊!”外公抿了一口米酒,又道:“洋洋,你以后对黎落要好一点,他对这里不熟悉,比你小,知道不?”
“知道!这还要外婆嗲嗲说嘛?我都已经十七岁了,又不是小孩子了,真是的。”
说着夹了一块红烧狮子头到黎落的碗里,道:“阿落,多吃一点,你看,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个大恶人,生怕我欺负你了。”
黎奶奶却和程奶奶似闺蜜一般聊着:“我家儿子今天给我打电话了,说又给我准备了多少钱,你说说,我都是多大年纪的人了,在桃花源也花不了几个钱。我就盼着能见见他,这都多久没见儿子了,也不回来看看我?”
三位老人坐在方桌的三面,程奶奶坐在黎奶奶的右方,道:“哎,黎姐啊,我家闺女不也一样啊,常年都见不到他们夫妻俩,就我这外孙子乖啊,年年放假了都回来看看我们。今年都十七岁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他结婚生娃的一天?”
“你们两个,尽扯淡,这孩子才多大,还在上学呢!又想抱重孙了?”程爷爷也插上了话。
“黎姐,你听听,这个老东西的脾气跟年轻时候一样,那是一点都没变啊,老了说话还这么磕人。”
黎奶奶却道:“就是你们相互不藏着也不噎着,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吵吵闹闹的才热闹啊!不像我,哎。”
“哎,黎家妹子,这话说差了,你不还有我们嘛?咱们邻居几十年了,早就是一家人了,孩子们都不在身边,有什么事相互打个招呼就好了,都一样。”程爷爷一边抿口小酒,一边夹菜道。
程耕洋却发觉婆嗲嗲今日的一番话与往常不同,但没细究,因为家中规矩是大人说话,小孩不准插嘴。
正低头吃着饭,程爷爷突然一本正经地说道:“洋洋跟黎落啊,你们两个听好了,将来啊你们两个人,哪怕一个人出国留学了,一个在国内讨饭成乞丐了,你们都要记得,你们是朋友!”
程耕洋和黎落点点头后相视一笑。
十五岁(五)
程奶奶问道:“黎落啊,你在学校还习惯吧?爸妈不在身边也没个人照顾的。”
“习惯的,我已经十五岁了,早就独立了。”说完看了一眼正在吃饭的黎奶奶。
程奶奶又对程耕洋重申一遍,道:“洋洋,你要多关心关心黎落。”
程耕洋三两下吃完放下碗筷,道:“知道啦,我吃饱了,你们慢慢吃!”话落离开了桌子。
“我也吃饱了。”黎落跟随其后。
“阿落,你也饱了?”
“嗯,咱们干嘛去?”
程耕洋打开门:“给你看样东西。”
说着程耕洋带黎落走进程奶奶的房间,从大柜里翻出一本相册。
黎落翻开看了看,里面都是程耕洋的成长照片,从满月开始,一周岁,一直到十六岁的照片。
“哥哥,你一直都挺帅的,从照片来看,越长越好看呢!”
“真的?”
“嗯,可惜,我好像没有,我没有那么多照片,也很少拍照。”黎落一边翻看着相册一边回忆着自己的照片,与程耕洋的对比,他只有纪念照片,突然心头有些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