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说的很有道理,也符合历史的判断。
历史,对大多数人的评价,是看其一生的功绩和过错。
始皇帝嬴政:『后来呢,后来万历皇帝,有没有建立出什么功绩?』
面对这个问题,崇祯皇帝朱由检沉默了好一会儿。
要怎么回答?
朱由检:『后来万历皇帝有几十年不上朝,彻底放弃奋斗了,基本上不过问朝廷内发生的事。』
嬴政看到这个回答,也同样沉默。
几十年不上朝。
这是什么奇葩皇帝?
不对。
应该有原因。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能拒绝权力,权力能深刻的改变一个人。
身为皇帝的权力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了。
始皇帝嬴政:『为什么他这几十年都不上朝,凡事总有原因的吧。』
崇祯皇帝朱由检:『有很多原因,主要是嘉靖皇帝开了个头,再加上,万历皇帝在国本之争上,与群臣之间,发生了剧烈的矛盾,而最终万历皇帝失败了。』
随着朱由俭的讲述,关于明朝中后期,帝王和大臣之间,残酷的权力斗争,逐渐浮出水面。
事情比较复杂。
所谓的国本之争,主要问题是在立谁为太子上。
万历皇帝想要让老三当太子,未来继承皇位。
群臣希望让老大当太子,未来继承皇位。
更深层的去思考,让谁当太子可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谁说了算。
围绕着这件事情,万历皇帝和那些臣子们斗了20多年。
结果呢,万历皇帝无奈的妥协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臣子之间,已经形成了稳固的同盟。
在这场斗争中,臣子们进退一致,无论如何都不松口。
反倒是万历皇帝,斗了20多年,经历过多任首辅,最终无奈的败下阵来。
皇帝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君臣相争,为的是权力!
汉高祖刘邦:『倒是挺有意思的,看样子明朝的皇帝,也没有那么容易当。』
朱元璋:『什么时候这帮文官,权力那么大,居然能够逼迫皇帝退让?』
不得不说,刘邦和朱元璋,都是皇帝中的佼佼者。
也正因此,他们只是通过描述,就弄明白了,万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
宋徽宗赵佶:『有点看不明白,为啥万历皇帝不上朝。』
唐玄宗李隆基:『那是因为,万历皇帝在斗,通过不上朝的方式,进行软对抗,大概就是,斗不赢这帮文臣,干脆不上朝了,让大家都没那么舒服。』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确如此,万历皇帝确实在通过这种方式抗争,但是他也做了很多错事,总之很复杂。』
慈禧太后:『开国的时候,设想的再好,到了中后期,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文臣们可没那么简单对付。』
…………
大明王朝,紫禁城。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理顺自已的思维。
万历皇帝上不上朝,已然是不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