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君之?,忠君之事!
谢恩后。
甄权也第一时间向皇帝表决心。
宇文衍一向秉承“想要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好”的原则。
但凡有能力,有本事,能把事情做好的臣子,他都不吝赏赐。
随后。
君臣二人就开设岭南医署之事进行了一番谋划,制定了相应章程。
这样的小事,宇文衍也不需要和政事堂大佬商量。
纸手谕告知就行。
诏书一下,按行政程序执行即可。
甄权告退离开后。
宇文衍凝视舆图上的岭南地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后世珠三角繁华、富庶的景象来。
春耕、春播时节的江南道。
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
大量获得土地的自耕农干劲十足,做农活的时候都是笑呵呵的。
有了土地。
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少部分农家已经用上了曲辕犁,以及其他各种先进铁制农具。
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萧摩诃作为旧陈第一战将,武略过人,治理起地方来也不含糊。
短短大半年时间。
就把江南道政务梳理通顺,下属各级官府运转走上正轨。
建康城。
用于藏书的“贤文殿”已经改造完成。
从陈朝皇室、贵族手上缴获的图书典籍都将收藏于此。
和长安城的“文渊阁”一样,对天下所有学子免费开放。
“文渊阁”调派的学士、校书郎,以及印刷工坊的匠人,都已入驻“贤文殿”。
将和“贤文殿”学士一起,比对两地藏书,互通有无。
同时。
建设印刷工坊,进行雕版印刷。
两处藏书机构,都归小皇帝设立的弘文馆统管。
作为皇帝钦点的第一任馆主,大儒潘微近来可谓是春风得意,喜乐开怀。
在虞世南,欧阳询的辅助下,正召集南方颇具才华的学子,编纂《江都集礼》。
南方士子感受到了来自大周天子,来自朝廷的莫大尊重。
骄傲之余,内心对于被统一的那份抗拒与隔阂也在逐渐消失。
另外。
以建康城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