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五十三个海寇横扫江浙、江淮两地,如入无人之境告知了众臣。
如今东南海上聚集了数百艘海寇的船只,而大林如今只能等待海寇登6。
长寿宫的大殿之中陷入沉默。
知道此事的官员也好,不知道的也好。
但都心知肚明,如今的军队并不能与当年林国初立时多次征伐可比。
但是万万没想到,如今两省十万余守军居然可以败给五十三个人。
这个数可以是几千,再不济也是几百,唯独不能是五十三个。
可偏偏就是五十三个。
薛贵等几人仿佛想到了什么。
于是一言不。
而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左右都御史均为正二品)葛守礼则是率先打破沉默。
“启奏皇上!浙淮总督赵文贞该杀!作为朝廷派遣驻防东南的最高官员,坐拥十万守军,竟然防不住几十个海寇,更是被海寇攻占二十余州县府,更是致使回乡探亲的右都御史甄善仁被害。”
“此等封疆大吏留之无用!”
“赵文贞乃是张阁老举荐的人!”
“张阁老理应一同承担罪责!”
都察院的一众御史纷纷附和道;“养不教父之过。赵文贞是张阁老的学生。师生如父子,张阁老应辞官以谢天下!”
“臣等复议!”
到了此等时候,朝堂之上仍旧只想着党争。
见如此,薛贵出列说道。
“葛都御史,都察院诸位,老夫知道,甄都御史的遇难老夫心中也难过,可国事为主啊!”
“此事若是换了赵文贞,这东南又要靠哪位?”
“难不成我等老骨头亲自督战指挥吗?”
薛贵如此说,在场的吴王党官员皆是一惊。
如此好的机会薛次辅为何不把握机会?
平定东南哪有党同伐异重要?
东南什么时候都可以平,可这机会可是转瞬即逝啊。
此时高功也站出来说道:“各位御史,此事就莫要再借题挥了。”
“国事要紧!”
张雷则是在一旁说道:“要说责任,江淮巡抚严贞吉是不是也要承担责任?那又是谁的学生,又该是谁承担责任?该是谁辞官以谢天下?”
张三省表态道。
“都在胡说些什么!”
“接任的奏折都是内阁拟票,司礼监披红!”
“家国大事!一出事了就顾着争斗!”
“这就是圣贤书里读出来的知识吗?”
“当前要紧的是怎么解决东南之事,该如何解决国家大事。”
“而不是谁要负责!”
薛贵也不甘示弱的说道。
“东南情势至此,总要有人负责。可不是现在!”
“海寇在哪靠的岸已经显而易见,又何必再去讨论这些?”
都是千年的狐狸,自然都看聊斋。
薛贵这一番话看似是支持张三省的话,实际上也埋下了钉子。
张三省自然要拔出钉子。
“海寇过了江浙,一路攻陷那么多的州县,大军调动自然要慢,这这些被攻破的自然也是难免罪责。”
“此时说这些也已无用,还是讨论下到底如何解决吧。”
虽是如此说,可刚才几人的唇枪舌战,自然引起下面的官员混战。
一时间整个大殿如菜市场一般。
李灵安看了看青纱帐里纹丝不动的李广,拽了拽坐在一旁的李灵安。
感受到了大哥传来的信号,李灵安深知此时已经到了该行动的时候了。
于是怒吼一声。
“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