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石怕是少了点吧,他们好歹也是个王爷,不得有点排场?”朱元璋有些不忍。
“对!你在宫里天天咸菜烧鸡的,人家在封邑酒池肉林。两万石还少?足够养多少老百姓了,他们府里能有多少人?你还赐他们宅子和银两土地,就这些年俸,过什么样的日子都够了,就两万石没的商量!您要是不乐意,那还可以再降点,反正我觉得一万石也不是不行!还能给国库省下一大笔开支。”朱标的态度异常坚决。
“得了得了,两万石就两万石吧,反正他们还有土地呢,饿不死。”朱元璋也是颇为无奈,本想着能给那几个儿子谈谈条件,没想到自己家老大居然寸步不让,真不知道是谁说太子宽仁贤德,这明显也是个小朱扒皮啊。
“我还正要跟您说这土地的事呢,您划给他们土地,是不是还想着让藩王士绅们都不用交税纳粮?”
“对啊,藩王纳什么粮,都是自己家的人,至于士绅么,咱不是想拉拢读书人么,所以也不用他们纳粮。”
朱标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在明朝末期,就是因为这条藩王士绅不用纳粮的政策,这帮人便占有了大片的土地,士绅们形成了小型地方武装,人多钱多。而藩王甚至连自己有多少土地都数不清了,于是朝廷的赋税便一年年地减少。
“这条政策万万不行,绝对不能通过,要不然藩王士绅就会大肆侵占农民土地,最后导致他们的地越来越多,流民越来越多,而国库却日渐空虚。”
朱元璋自信地摇了摇头。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咱可是下令禁止土地私下买卖,顶多是租和雇人当佃户,农民的土地咋可能落到这些人的手里?”
“老爹啊,你有张良计,人家有过墙梯啊!你就想想你小时候那帮地主官员的模样就知道了,人家有一万种方式对付你一个老百姓,巧取豪夺,强买强卖,就算不让明面上买卖,我只要年年都占着,那不也是我的土地?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越来越肥,国库越来越空。而且你如果定下了这条国策,那后世之君必然会遵循,到时候积弊严重想改可就难了啊!”朱标的面容异常严肃。
“那咱要是没了,你到时候会遵循咱这些有弊端的政策么?”
朱标:“不会……”
“哈哈哈哈哈哈!”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
“不过爹,这个口你可别开,要不然我真要改革的时候,肯定一帮老东西跳出来骂我什么不遵祖制,这事想想就头疼,为了咱大明朝的老百姓,这政策要不得!”
“那就统一都正常收税?”朱元璋问道。
“不!”朱标邪魅一笑。
“士绅正常收税,藩王再加一成,省得他们到时候靠着自己的地位盘剥百姓。”
朱元璋叹了口气,“你这大哥当的,知道的以为你们是兄弟,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是仇人呢,处处针对你这帮兄弟。”
“当然是仇人了,你要是能看到以后的事情,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再说了,我那帮弟弟哪有个种地的料,拿到土地也是雇人或者租出去,加一成也没太大影响。这不还省着他们干坏事了,给您老人家省了多少心呐!”
朱元璋颇为无语,“得得得,你说啥是啥,反正今天也是咱求的你。”
“哎,咱爹休要这么说,孩儿也是为了咱大明江山着想嘛!只不过您老人家要是不听我的,我到时候继位还得自己去改制度,麻烦得很,所以您老人家就心疼心疼您大儿子吧。”朱标一双真挚的大眼睛紧紧盯着老朱。
“行啦,咱都听你的,还有什么主意尽管说吧,咱爷俩今天就定一定。”朱元璋很明显也受不了朱标的撒娇攻击。
“嘿嘿,咱当务之急嘛,说白了就是几点,一就是要征讨大元残部,这个我就帮不上什么忙了,交给您那帮大将就行了。二嘛就是要保证税收和土地,制定制度,这方面您鼓励开荒,鼓励迁徙取得的成绩还不错,就是税收这方面可以改革一下,您觉得,把税款摊在地里怎么样,一年收一次,然后丁税折合成钱,有了钱我们就可以雇人动工了,也不用强迫老百姓服徭役。”
朱元璋摸了摸下巴,陷入思考。
“设想确实不错,也简洁了不少,不过咱现在国家没稳定,还不太适宜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等过几年有了一定再这么搞吧。”
朱元璋这话说的也没错,改革需要一定经济实力和基础,最起码现在的大明还比较稚嫩,而且还有大元残部虎视眈眈,实在不适宜大力改革。
“那就先听您的,不过咱现在可是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要先去处理。”朱标扬起了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