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角色创造类是什么意思 > 何谓戏剧中的集体创作(第1页)

何谓戏剧中的集体创作(第1页)

何谓戏剧中的集体创作?

为了说明集体创作的成果,我会使用三个来自生活中的互不相关的例子。让我们重温创造性作品的法则,让我们尝试将其应用到戏剧中,因为戏剧正是这种工作最突出的例证。

第一个例子:划一艘单舵十桨船

所有参与者要服从舵手一人的意志,他引导着他们,给他们确定的方向,调整节奏,防止他们把能量和本事用在正业之外——在这个特定的例子中,正业就是划船。十名桨手付出的全部努力被汇聚到一起,为领导者的唯一意志所用。划船的成功,有赖于桨手之间动作的协调性。

第二个例子:建造一幢建筑

这项工作同样是服从于一个人的意志,此人便是建筑师。只不过,他的意志投入行动的时间要更早。建筑始于纯粹的个人创造。建筑师待在自己家中,仅需一支笔一张纸,便可以着手设计未来的房屋或桥梁。随后,他的行动方向将取决于下面这些人的贡献:工程师、测量技师、泥瓦匠,等等。渐渐地,他把他们纳入他的工作中,使他们从属于他的单一意志,参与到这幢建筑的创造中。本例和上例的差别在于,领导者单一意志的创造性阶段在工程尚未完结时即告终止。

舵手在划船的过程中还在进行创造,而房屋一旦破土动工,建筑师便终结了他的创造,此后仅仅是监督创造的执行。他在工作中也

不必让所有的同事一起上,而是接连、轮流登场——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有赖于前一项工作的细心与周密。墙砌得直不直要看土地测量得准不准,木工活儿细不细要看墙直不直,余者以此类推。这就是在单一意志之下的集体工作,只不过是分批循序完成这个意志的问题。

第三个例子:一场交响乐团演奏会

再来一个个体创作者听命于作曲家单一意志的例子,作曲家亲自独力创作了他的乐曲,却避让到一旁,完全把他的意志让渡给了乐团的指挥。从那一刻起,乐团的指挥便成了唯一一个有资格表达其单一意志的人。这一特定的集体创作服从于他的意志,而他则效力于另一个单一意志。他指挥着与之共事的乐手,时而并举,时而逐次演奏。这是一次联合行动,起先如同接力一般,继而转变成总体合作。

乐团的指挥最初不得不单打独斗,搞出自己的创作方案;他必须理解作曲家的单一意志,必须在自己的头脑里加以诠释,必须为自己的诠释找到表达形式。然后他把所有这些精神素材带给他的同事,并必须依据自己的意志,分别启发每一位乐手,他在整个排练阶段和整场音乐会中所做的就是这事。在创作时,他必须像舵手一样引领着乐手们,给他们正确的节奏和方向,通过纷呈的乐器,把乐手的创造力和演奏力开掘到极致。指挥

的单一意志不允许任何人自行其是。他必须把所有人制约在总体问题之内,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引领全体乐手走向一个明确的目标。

在这些例子中,我们能够找到的共性是什么呢?一个集体创作者的资质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看到了对领导者意志的确定、绝对地服从。我从未听说过哪位桨手会尝试着划得比舵手要求的更快或者干脆随心所欲。我从不知道有哪个瓦工会把自己负责的这面墙砌得比建筑师指示的还高。我也从没听说哪个乐手的拍子非要跟指挥的不同步。

同样,服从单一意志是集体创作的头条规定。第二条规定是:哪怕只是集体创作中最微不足道的组成部分,个人也要全身心地投入。

无论哪个成员不给劲,都会累及整体。假若十个桨手中有一个在划船时未尽全力,哪怕只有一秒钟——这艘船的速度也会减慢。造房子和交响音乐会也是同理。对于艺术家的抱负来说,这个条件相当严苛。谁在欣赏美轮美奂的建筑时会想起瓦工?谁在聆听整首交响乐时,能辨别出只奏了几个有若黄蜂嗡鸣的音符的低音提琴?然而他们作为整体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在大自然中,每片树叶都要履行其功能,如果它做得不好,大自然会排斥它,它会枯萎、飘落。集体创作中的每一个人,除了要尽心竭力之外,还必须能够掌

控自己的力量,成为自己专业领域真正的大师。单独地看,一个蹩脚布景艺术家—绘景师并不危险;他不会拖累其他人,至多是技不如人,没法出人头地罢了。但是在集体创作中,这么一位艺术家却是最危险的因子,他不仅会搞砸自己的作品,还会让整个艺术团队的努力前功尽弃。

一个才具短绌的蹩脚艺术家,或者不为共同事业尽心竭力的艺术家,没有权利成为集体创作的一员。

第三条规定是:集体创作的成员要深刻领悟集体作品的重要性和本质,并融入其中——我指的是,为了整体的成功而牺牲他的个人创作:使自己个人的才华适应作为一个整体的其余所有创作者的才华;明白自己的特别资质的哪一方面能够契合那个特定时刻的需求。

桨手在划船时要克制总想自行其是的本能,他必须心中有数,该使出多大的劲儿跟这个特定的团队一同达到特定的速度——尽管他个人划桨的力量可以大一倍,速度可以快一倍,他也必须服从于团队的合力。建房子的泥瓦匠有自己的办法来砌造拱形的窗子,可能比建筑师给出的方案简单得多——然而他不能自作主张。他必须明白为什么建筑师坚持要这个拱形而不是那个看起来更好的;他必须洞彻建筑的灵魂与理念,并听命于它。

管弦乐队中个性超强的乐手在演奏温柔、抒情的曲子时,要

明白自己的个人风格与这支乐曲不搭调,他必须深入领会它的精神,从自身发展出一种不同的演奏方式。

现在我们该说说戏剧了,在这里,“集体主义”扮演了最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角色——“集体创作的戏剧”。它由下述工作人员构成:剧作家、演员、导演、音乐家、舞蹈家、绘景师、雕塑家、建筑师、服装师、制景师、舞台木工,不一而足。

作为集体作品的完美形式,戏剧必须不折不扣地遵从下述所有法则。

第一条法则:单一意志。人们可能认为,戏剧也跟音乐一样,导演要服从于剧作家的单一意志,其实不然。创造性戏剧中的单一意志属于戏剧导演。剧作家仅仅是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他还在世,导演有权让他服从于自己的意志,只要它关系到作品的总体问题。导演可以要求剧作家进行必要的改变、删减和替换。万一剧作家不在世了,无论其声名如何显赫,其作品如何经典,导演都有权凭一己之意改动剧作家的文学杰作。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导演误解了剧作家的精神和问题,未能创作出相得益彰的戏剧作品——演出注定会失败,挫折打击他得一个人扛;但是如果他除了抓住作品的主要问题之外,还成功地令人耳目一新地诠释了剧作家的构想,他就能获得更大的权力。戏剧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剧作家以书籍

形式出版的个人作品,或许依托他对于既定主题的个人领悟,不必考虑其他人;但是在剧院中,在把这出戏搬上舞台的过程中,他必须彻底地服从剧院的独裁者——戏剧导演——的唯一意志。无须强调这种服从又是如何扩展至参与戏剧作品的其他成员的。即使在最不像样的剧院中,导演的意志对于其他共事者来说也是法律。只有那些体现着戏剧导演的唯一意志的作品,才会是完整的、成功的。

第二条法则:为共同事业倾尽个人之力——在剧院应该比在其他场合更加注意。

剧院中有大量默默无闻的、不曾为人所留意的参与者,他们的努力能带来的无非是一点儿自我满足;导演有时候对他们的工作也不甚在意。我说的是龙套演员、后台的音乐家、舞台工作人员等,他们不在观众的视线之内,但是演出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努力。说到戏剧作品的第二梯队,有些人的确是不把本职工作当回事,心里总觉得,反正也没人看到自己。有时候,导演本人的态度也助长了这种漫不经心。

例如,在某些戏里,主角的衣饰比他们亲朋好友的着装要考究得多,如果后者是由龙套演员来担任的话。我看过一出戏,女主角是这场演出的明星,她扮演的乞丐的女儿跟她的聋哑父亲——由龙套演员出演——一起出现在舞台上。她穿着丝制的破衣衫、长

筒丝袜,而她父亲那套鹑衣百结的戏装则是普通衣料。然而,根据剧本设定,他们属于同一社会阶层。

我曾经听过一位导演向龙套演员叫嚷:“喂——你在后面,别动。你分散了主角身上的注意力!”我想说的则是:“喂——你在前面好好演你的戏,谁也挡不了谁的路。然后就一切都妥了!”

例证——约翰·巴里摩尔的哈姆雷特跟勃那多和马西勒斯。#pageNote#0如果跟他搭戏的是真正的演员而不是木偶的话,他的反应会强烈得多。

创造性的演出的奥妙,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复杂。剧院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拥有自己的位置,也必须明白自己的位置,并为作品全力以赴。然后我们就可以通力合作了,要想给出精彩的演出,心必须得齐。诗人阿尔滕贝格#pageNote#1说过:“即便是一粒纽扣,如果由深情的手将它缝上,也会更牢固!”这话尤其适用于舞台。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参与者,也要毫无保留地把忠诚、能量和本领交付给他的这项任务,无论他的贡献是多么微不足道,也会有益于共同的事业;但是,假如他的协助不是必不可少的,那还不如压根儿不让他参与,这总比让他在舞台上晃来晃去碍别人的事要好。

“整体”演出效果意味着导演能够成功“压榨”出每个参与者最大的才华和能力,并且知晓如何把最细微的才华表现得更耀眼。

第三条法则:参与

者领悟总体工作精神的能力,对于戏剧来说至关重要。演员最要紧的本领之一,就是所谓的捕捉搭档的表演基调和戏剧的氛围,这不是别的,正是调整自我以适应共同事业,在自我中找到这一特定的集体作品所必需的色彩的能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