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他山之石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 第1章(第2页)

第1章(第2页)

室内檀香氤氲,素壁上挂扇一墨筠梢摇绿竹叶画纵横,乳燕来往华屋牵玉帘,绡白团扇置案边,坠落流苏。

“近几日便是司空馥的生日宴,听说大半个京城的人都被她递了请柬,高门大族、天潢贵胄与她的至亲好友无一漏下,连各大酒楼也被她全全包下以宴请百姓。”程别绿此时左手拢袖,正临《诗经》文章,字形苍劲,耐意十足,“你可去她府上赴宴,穿云?”

钟逐音脸上盖着梅青色诗集,躺在竹编席上曲臂为枕,语气懒散:“当然。”

倚窗而立的魏重桃掀了錡窗,庭院中白蟾花的细微的清冽之香悄然偷渡入室。

她抬眸,谑笑着望向钟逐音:“那是,我们的钟大人要是不去,这生日宴的趣味可要少一半。”

钟逐音不理会她的打趣,将诗集取下轻轻往身后一抛,倒有股“手倦抛书”之意,一只脚压在另一只脚上,锦袍压出褶皱也不觉可惜,她腔调含笑:“伴手礼你们准备得如何了?”

“看了些,但都未入眼。”

“不曾备好。”

魏程二人回答。

“今日休沐,我们可去冠秋林一看,顺带将伴手礼择了。”钟逐音唇角微微翘起,指尖一下下点着扶手。

汴京的冠秋林被誉为“天下四绝之首”,绿盈满山川,树色葱茏,寻探幽之道见孤筑木屋,往后是万壑绝涯,枯松倒挂危危乎,令人心神颤栗。

程别绿闻言,眼神流露出一丝可惜之意,温声道:“我今日有些公事还未处理,怕不能与穿云你们同去。”

据民间传闻,程未春从偏僻的襄浠山而来,草根出身,自年幼读书需要寅时出门跋山涉水去镇上唯一的学堂,勤奋刻苦,年十七时得中进士,加之钟逐音赏识引荐,圣上颇为信赖。今二十三岁,为吏部尚书,年少有为,虽性情温和,然行事果断公正,受百姓爱戴。

这传闻跟事实还是有些差距,不过一些重要节点还是差不多的,比如涉水读书、得中进士、被钟赏识、官至尚书,只是其中过程简略了程未春中间求学之苦,襄浠之地的极其穷苦。名间传闻版本数数,不乏为之加上了些神话色彩。

比方说,有传闻程未春幼时举火炬行间茂林,火过叶稍,不曾引火;暮夜将将,归家途上,有流萤为她敞明四方;野兽害虫不曾遇,恐有神明护身……

此类种种,不计其数。程未春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用来勉励学子,似乎隐隐约约还添上了一些神迹,变得亦真亦虚。

追其缘由,一个起于寒微的人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这为诸多名落孙山的学子增添沉重的桎梏。可若有神话色彩在内,她人心中会有慰藉,甚至于期待,期待这样事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无疑会减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如今程未春官至尚书,自是繁忙,钟逐音微微颔首,表示理解。

她将视线移向魏重桃,微笑:“俱之,你呢?”

一般而言,随魏重桃这乐知天命的性子,她应当在她自家那池塘旁静坐垂钓,将自己的闲暇时间消磨在庭院中,但她还是应了钟逐音,“随你去喽。”

在乘马轿前去冠秋林的路上,临近城门处,钟逐音瞧见有人正施粥。

身后青未了,曾云荡胸壑(注1)。

粥棚之下,腾腾热气白雾窥不见施粥之人是谁,只见女子手拿木杓从鬲中舀粥,盛满瓷碗,后有条不紊地送到百姓手上。

清风洌过,浮起雾气被吹散,在马轿出城门前,在车轱辘不疾不徐经过岁月风霜留在地上的碾痕时,她终于看清施粥女子的面容。

眉骨善然,立身有白鹤之姿。

是谢尚书之女谢昭意。

难怪施粥时举手投足间尽显温文儒雅,钟逐音心道。谢昭意出生之时天降祥瑞,麒麟在囿,神鸟来仪,地出甘泉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