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已经起身去巡看庄田插秧之事了。小太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这才发觉,原来阿玛竟然早就会插秧了。
他好像什么都会。
而这个什么都会的人就是他的阿玛!
胤礽心底升起一点骄傲之情。
阿玛愿意把这些八旗底层的人放在心里,所以小小一道旨意,就能叫这么多真真切切的人过上好日子。
小太子忍不住发散着想:
他也很喜欢汉人。往后,要以阿玛为榜样,叫这天下无论满汉,都能露出觉罗氏这样的笑颜。
胤礽跟这样快活积极的人总是很聊得来,又问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农事,心头一本满足。
他站起身,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忽然想起了盛京的“生息银两”。
于是脱口而出:“你可知内务府皇商借贷的生息银?”
觉罗氏一怔,垂下头道:“奴婢知道。”
胤礽对人的情绪态度转变十分敏锐。
他看出觉罗氏有些顾忌,便只好奇问:“盛京的皇商很厉害吗?”
这个倒是可以说。
觉罗氏松了口气:“皇商多是盛京上三旗出身,他们实力雄厚,多以贩盐、贩铜、运粮和售卖人参为业。其中势力最为庞大的,便是介休范氏和王氏。”
这两家都是内三旗包衣出身,世居辽阳,根深蒂固的。
胤礽一双小手认真地插着秧苗,理顺逻辑道:“孤记着阿玛说过,内务府将生息银两放贷给皇商,只收取极低的利息。可见他们借贷是有利可图的。”
觉罗氏便又紧张起来,结巴着笑道:“奴、奴婢不懂这些个。”
“那孤只问你,这几年来盛京的盐价、铜价、次等人参价格如何?涨了还是跌了?”
觉罗氏心中惊叹太子殿下的聪敏,连忙答话:“旁的不知晓,但盐价从康熙十五年至今,每年都在缓步上涨的。当家的这两年补着身子,奴婢也隔断日子去买些下等参回来,售价却是翻倍了。”
胤礽心中便有数了。
可以确认,生息银是有用的,但汗阿玛只将生息银两放给盛京大皇商,便不是件好事了。
同样的道理,盛京内务府也未必干净。
三官保可以按照汗阿玛的要求低息放贷,却未必能坚守底线,不被郑氏、王氏收买。
这样一来,生息银所带来的巨额利益,都被内务府内部侵吞了,哪里能达到阿玛所想的效果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ahref=&ot;tart=&ot;_bnk&ot;css=&ot;lkntent&ot;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gt;≈lt;)
传送门:ahref=&ot;排行榜单a|ahref=&ot;好书推荐a|ahref=&ot;宫斗文aahref=&ot;清穿aahref=&ot;&ot;title=&ot;鸦瞳&ot;tart=&ot;_bnk&ot;鸦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