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同学们是一边嗷嗷怪叫声此起彼伏,一边又忍不住满心期待着参与那样一听就热血沸腾的集体活动。
一时之间,同学们干活的积极性倒是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杂草与泥土齐飞,大笑与大叫齐鸣。
分到捡石子小组的鹿姝一边听同学们高谈阔论逗乐耍宝,一边埋头认真捡石子。
第14章劳动课
校田地都是开荒开出来的,土壤贫瘠,一层浅浅的黄褐色泥土下全是石层,翻地的同学把锄头挥舞得用力一点,都能磕到石层,多来几下,手臂也得震麻发痛。
经过一年年的耕作施肥,现在好了一些,只是每年耕作的时候,下面都要翻出不少石头。留一部分碎石在土壤里倒是不影响农作物生长,多了就不行了。
鹿姝她们小组的任务就是筛选掉硬石头,剩下的一捏就碎的石头可以不用管,因为植物根系和风雨会把它们慢慢变成泥土。
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慢慢改善。
校田地属於国家给地方学校的一种补贴,不收农税提留,收获的粮食蔬菜都归学校。
每年收获了粮食和蔬菜,学校会把大部分拿去收购站卖钱,卖来的钱要麽给学校搞建设,要麽给贫困生发放补贴,像江盛那一块五的学杂费补贴就属於此类。
剩下一部分卖相不好的,就拿去伙房做成免费汤,供应给学生老师。
捡石小组因为活计轻松,量就相对增加了些,在翻地小组到来前她们要先跑一趟,把露在表层的石头筛选一遍。
等翻地小组过後,又有除草小组把草根从泥巴里抖出来,她们捡石小组又要再捡一遍。
捡石头是挺轻松的,就是挂在肩膀上的背篓太沉了。
鹿姝刚开始学着其他同学那样把背篓带子挂肩膀上,可石头多了压得肩膀疼,她就乾脆把背篓放地上,捡一段路再回来搬一下。
——把背篓拖着走是万万不能的,背篓是学校老师自己编的,属於集体财产,拖着走弄坏了背篓可是要挨批评的。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靠损耗人力的方式取代的,通通都要以保护集体财产优先。
这不是单纯地喊个口号,而是大家都如此付诸行动。
等把石头运送到边上,鹿姝松了口气,站起身捶了捶腰,怀疑自己明天起来会不会腰酸背痛,胳膊腿脚都得抬不起来。
毕竟她哪怕是到姑婆那里玩,也从没正经干过农活。
跟在姑婆屁股後面去地里抓虫子玩泥巴不算。
这些石头都是有用的,由另一组同学用箩筐扁担挑到附近铺路。
除草小组抖出来的草根也会在稍後他们收工时由同学们背到伙房,交由司务长带着校工简单筛选清理一番,能喂牲畜的就拿去喂牲畜,不能喂的就晒乾当柴烧。
总之是没有一点丢弃浪费的。
因为石头要运送去铺路的距离有些远,这一工作就交给了班上力气大的男同学。
鹿姝站着捶腰的功夫,就看到江盛单肩挂着扁担回来了。
和鹿姝一起的其他捡石小组女同学赶紧把各自背篓里的石头都倒进他的箩筐里。
轮到鹿姝的时候,她手指没力气,抓着背篓的边打了好几次滑都没能把半背篓的石头拎起来,江盛飞快地抬眸看了她一眼,又抿着唇低头自顾自上前单手拎起她的背篓往箩筐沿上一靠一掀,石头就全都滚出来了。
虽然没拎起背篓,却把鹿姝又累了一回。
她现在已经累得没脑子想「累」字以外的事了,细细地喘着气没精打采地低声说了句「谢谢」。
江盛好像是「嗯」了一声,又好像没有。
鹿姝耳朵嗡嗡的,也没听大清楚,就看见他把两个箩筐都装满後,也没说站着歇一歇,将箩绳一挽,再往扁担上一套,挑起箩筐就脚步匆匆很快地下了坡。
鹿姝看着他走在下去的斜坡碎石路上,背影既稳且快,脑子里很不合时宜地冒出一句:这人瘦归瘦,还挺有劲儿的。
「江盛同学看起来瘦,没想到力气这麽大。」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鹿姝差点以为自己没憋住,真说出来了。
等顺着声音看过去,才明白原来是她们小组另一个女同学也在看着江盛的背影发出相似的感慨。
另一个女同学哧哧地笑,还拍了说话的女同学一下:「有力气有什麽用,你见过哪个工人领导是靠力气吃饭的?」
言语间似有轻蔑。
那人又说:「现在班上谁不知道江盛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也没个有本事的亲戚帮衬,这样的家庭,等两年後咱们毕业了,他还是得回队上下地挣工分。」
两人说着话就走了。
鹿姝小小声地「哼」了一声,心说:就算是龙困浅滩,那也是暂时的,以後人家可是全国有名的大佬,还把H省的传统特色产业打造成名片推向了国际呢!
不过她也就是心里自己嘀咕一下,又给自己喂了口心灵鸡汤:你看看,未来大佬都在挑箩筐,你就是搬下石头,按照劳其体肤的层次划分,挑箩筐的同学以後是大佬,搬石头的你以後少说也能当个收租小富婆啊!
很好!
鹿姝捏了捏拳头,拎上空背篓又跑回去捡石头去了。
活虽然多,但也顶不住他们有五十个人一起劳作。
每个小组分工明确,两块加起来大约有两亩五分的地一下午也就初步拾掇出来了。<="<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