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知府为了省钱,必然会劳役各县的囚犯前去建造江堤,农民都吃不起饭,囚犯自然更吃不起饭,而建造江堤的工程量巨大,负责监工的衙人数量少,极容易被饿疯了的囚犯造反攻击……”
谢承泽轻笑一声,“那些穷凶极恶的囚犯一旦潜逃,便容易占山为匪劫持官道,百姓饥荒,官府不为,益州必将饿殍遍野,若是苍天无眼,甚至还会导致瘟疫盛行。”
“若那三十万两赈济款落实到位,益州百姓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各位也心知肚明,最后能有五万两白银落入益州16县知县的口袋里,都算是那些人的‘仁慈’了,不是吗?”
谢承泽拍拍谢瑾瑜的肩膀,意味深长道,“父皇给你送去的那些奏折里,想必有不少肱股之臣提了此事吧?”
谢瑾瑜猝然看向他,“二哥怎知?”
难道父皇也将那些奏折给他看了?
“父皇一向器重你,对你的教导也从未懈怠,甚至不惜拿我当你的打磨石。而你如今也到了该学以致用的年纪了,益州之灾算是十分经典又残酷的例子,用来锻炼你再恰好不过,父皇自然也会将有关的奏折送到你那里去。”
谢承泽面上苦笑道,然而心中却在偷偷嘀咕,他当时在御书房让建帝送奏折,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即便他不提,建帝也早已有了这个心思。
只是说者无心,听者却有心,听到他的这番话,谢瑾瑜浑身一震,只觉困扰多年的疑惑在瞬息之间被解开,他满脸愕然看向谢承泽,“二哥你,难道、难道……”
见谢瑾瑜这么震惊的模样,谢承泽当即灵机一动,紧紧握住了他的双手,语重心长道,“瑾瑜,不必多言,你是我最疼爱的弟弟,成为你成长的打磨石,是为兄该做的,也心甘情愿做的。”
谢瑾瑜只觉一股既酥麻又悲苦的情绪遍体蔓延,唇瓣微微颤栗,他眼眶泛红地望向谢承泽,眼底是如潮水一般骤然倾来的委屈与愧疚。
他没想过,也完全没想到,那个温柔又优秀的二哥之所以变得面目全非,之所以与他百般争锋相对,竟然只是为了配合父皇,磨砺铸就他的成君之路!
难怪,难怪他总是找不到二哥突然变性的原因,难怪二哥只对自己冷眼相待——
原来二哥从未变过,他一直都是最疼自己的!
他还说自己是他最疼爱的弟弟……
看到谢瑾瑜愧疚得眼眶都红了,谢承泽便知这把局稳了。
原书的谢瑾瑜虽城府极深,但其设定却是内心极其在乎兄弟情义之人,若非他给了原主一次又一次改过的机会,沈渊也不至于与原主斗了十年之久。
所以谢承泽干脆添油加醋,将建帝有心且顺便的利用,化为他自己的主动帮助,从而彻底洗白自己的反派身份。
哎呀,他莫非是个天才?
谢承泽丝毫没注意到一旁沈渊的脸色都快黑成炭块了,他抬手咳嗽几声,被太阳晒红的脸蛋因他故意装病,显出几丝病弱苦楚之色,“咳咳咳,如今你已经到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年纪,二哥这块打磨石,也该功成身退了。”
这一退~就是一辈子~
“二哥……”谢瑾瑜反手紧紧握住谢承泽的手,似是要将他的指骨深深嵌入融合自己的指缝之中,一瞬不移地凝视着他,“孤……我会对你好的。”
他会把全天下最好的,都送到二哥面前。
这是他从小便许下的承诺。
谢承泽完全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颇为满意地点点头,继续忽悠道,“二哥也希望瑾瑜对二哥好一点,你可是二哥最疼的弟弟。”
谢瑾瑜垂下眸,望着二人交缠的双手,唇角微微勾起,“当然,孤,最是喜欢二哥了。”
从小便是,现在也是。
“话回正题,父皇有意派人前往益州督查赈灾一事,只是百官互相勾结,势力早已盘根错节,派谁去都不合适,唯有刚上任的礼部侍郎尚未站队,又师承沈太傅有一颗赤子之心,最是合适不过。”
“但沈侍郎毕竟是新人,刚入朝政没有话语权,强龙打不过地头蛇,地方官可不一定能被他使唤得动,所以必须要再派一个皇子协助他。又或者说,可以被沈侍郎借势使用……”
谢承泽抬头,似笑非笑地看向沈渊,“太子自然是不行的,四弟又没什么威望,唯有本殿这个宠名天下的二皇子,最是合适不过。”
他不忘自己的人设,轻咳两声后又道,“所以,你们想来请我出山南下益州,但又怕我舍不得京城的荣华富贵,不愿去益州吃苦,对吗?”
原书中,原主便拒绝了南下益州,太子无奈之下自请前往,因为给沈渊撑腰而得罪了不少官员,这促使了他们走向拥立二皇子的道路,二皇子一党也逐渐形成。
伪龙夺嫡,益州之灾便是开始。
谢瑾瑜目光闪烁地盯着谢承泽,他就知道,二哥之前的蠢笨作为都是装的。如今他只是坐在承欢殿,便能将朝中与益州局势看得透彻无比,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以前的二哥真的是为了打磨他才藏拙?
心底的甜意与酸意流淌不止,但想到益州险况,谢瑾瑜心中又多了几分担忧,“益州情况不明,从京城赶往益州要一月有余,重建江堤也要三月有余,这期间若是遇上饥荒暴乱……”
如果谢承泽受伤,谢瑾瑜宁可自己亲自下益州。
见谢瑾瑜生出退却之心,沈渊当即上前,出言断了他的念想,“二皇子殿下智慧超群,必能担得此任,也唯有他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