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重生在火红年代txt > 第573章 国际化的教材编写团队(第2页)

第573章 国际化的教材编写团队(第2页)

他们对能为华国培养半导体人才贡献力量感到荣幸,并且相信这将进一步促进中美在半导体学术领域的交流。

他们除了要求在编写人员名单页加入派过来的教授名字外,并没有其他要求。

诺基亚那边更是简单,柠檬公司只是了一个邮件过去,那边便立刻同意了柠檬公司的请求,答应派出公司最优秀的工程师参与到教材的编写当中去。

相比于顺利的斯坦福和诺基亚,英特尔那边不是那么的顺利。

英特尔对于李清风在华芯上的龌龊一直耿耿于怀,面对李清风的邀请,不怎么情愿派出自己的高级工程师,只是想随便找人打了事。

英特尔圣克拉拉总部,技术总监凯文·米切尔正盯着柠檬公司传来的邮件皱眉。

弹了弹手上的烟灰,凯文不屑的说道:“你们在开玩笑吗?让英特尔的高级工程师去教华国人怎么做芯片?”

“是的,经过董事会的讨论,董事会觉得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李先生的邀请,毕竟华国在芯片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伟大的英特尔伸出援手”助理凯撒耸耸肩,无奈的说道。

凯文把打印出来的邮件内容拍在桌子上,愤恨的说道:“去年华芯抢了我们在图形加卡上的全部份额,今年就向我们求助,简直是厚颜无耻,我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但柠檬公司刚刚更新了内存管理技术专利的授权协议。”助理凯撒轻声提醒道:“如果他们收回内存管理技术专利的专利共享的话,对于我们公司很不利”

“另外,根据柠檬公司的代表所说,amd最近一直在寻求柠檬公司在技术上的支持。”

凯文扯松领带的手指僵在半空,威胁,赤裸裸的威胁。

但凡不是个傻子都能听出柠檬公司代表话里的威胁,怪不得董事会能通过这项决议。

凯文心中暗自叫苦,他明白,在商业利益面前,英特尔很难拒绝柠檬公司提出的这点小事。

沉默良久,凯文终于长叹一口气,无奈地说道:“看来我们也没有别的选择了,通知技术部的乔治和研部的艾米丽,让他们准备一下,加入前往华国的教材编写团队,这两个人在芯片架构和制程工艺方面的造诣很深,应该能满足对方的需求。”

凯撒点了点头,正准备转身离开,凯文又补充道:“告诉他们,虽然是去帮忙,但也不能把我们英特尔的核心技术毫无保留地透露出去,在保证教材质量的前提下,把握好分寸。”

除了以上这三家百分百把握的高校和企业外,其余也有不少高校接受了李清风的邀请,答应共同参与到教材的编写当中去。

随着国际专家的陆续加入,李清风重新调整了编写团队的架构。

将国内的高校教授,工程师与国际专家们进行了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在知识和经验上实现优势互补。

当世界各地,在半导体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专家学者,工程师们陆续抵达华国都时,李清风亲自前往机场迎接。

每一个学者专家从飞机上下来后,李清风都会主动的上前与对方一一握手,感谢对方对华教育事业的支持。

在第二天的欢迎午宴上,李清风举起酒杯,向众人致辞:“各位,感谢大家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参与这次意义非凡的教材编写工作。”

“我们汇聚于此,是为了共同推动半导体教育的进步,为世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半导体人才。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与担当。”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大卫站起身来,微笑着回应:“李,能参与其中是我们的荣幸,斯坦福一直致力于学术交流与合作,希望这次我们能共同编写出一本具有开创性的教材。”

午宴结束后,李清风立刻组织编写团队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室内,来自不同背景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气氛相当的热烈。

半导体行业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有名的专家学者就那么一些。

他们中间不乏很多人互相认识,甚至还有师生关系的存在。

平时见不到面,这次好不容易见到,便热络地交流起来,会议室里瞬间充满了各种语言的问候声和寒暄声。

等众人的寒暄结束,李清风便开始介绍起了教材编写的总体目标和大致框架。

“我们的教材要涵盖半导体的基础理论,前沿技术以及实际应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来自英特尔的乔治接着言:“在芯片架构部分,我建议增加最新的异构计算架构,这是未来芯片展的重要方向。”

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就连李清风也是暗暗点头。

英特尔的人确实有点水平,在人工智能兴起后,异构计算架构确实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被普遍认为异构计算架构很有可能是未来芯片的展方向。

除此之外,诺基亚的工程师安娜也提出了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设计章节,可以结合手机芯片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异常激烈。

李清风认真倾听着每一个人的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要点。

经过一个下午,外加大半个晚上的讨论,团队初步确定了教材的大概框架。

后面又用了三天的时间,确定了各章节的具体编写分工与时间节点,形成了以高校教授为主导,科技大厂工程师为辅的编写模式,每个成员都明确了自己的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里,就开始了紧张的资料收集和内容撰写工作。

由于国内和国外的教育理念不同,在共同编写时,在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上,出现了不小的分歧。

外国成员认为应该深入讲解专业知识,以满足高水平学生的需求。

国内的教授专家则主张内容更通俗易懂,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双方的分歧,搞的李清风不得不出面,组织所有人进行了多次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在保证基础知识全面,准确的前提下,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分层讲解的方式。

设置基础部分,拓展部分和深入研究部分,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