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民女会试着帮殿下解毒。”
夜色深浓,已近子夜时分。
楚明熙望着窗外,出神许久。
今日杜大夫当众将她从前的那些事都翻了出来,她委实想不明白,杜大夫与她非亲非故,杜大夫怎会对她的底细知道得如此一清二楚。
她很小的时候就在湖州居住,湖州和江州又离得近,两处的口音极像,杜大夫说话时操一口江州口音,应是江州本地人无疑。
既是江州人士,又从何处得知了她和容玘之间的事?
今日杜大夫道出的好些话,都是从前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杜大夫绝无可能凭空捏造出这些事来。
唯一的解释,便是有人跟杜大夫提起过这些事。
那人知道她和容玘之间的过往,可那人是谁?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今日杜大夫当着众人的面闹这么一出,无非是想要坐实她的罪名,让众人认定了是她对容玘下的毒。
幕后的主使人明知下毒之人不是她,却执意要在她的头上扣上这顶帽子,对那人又有何好处呢?总不可能只是因为单纯瞧她不顺眼,就处心积虑地布下此局吧?
她捋了一下思路,转而又想到了容玘。
此次容玘中的毒甚是古怪,乍看之下,症状与染了疫病的病人极为相似,就连彭大夫和宋大夫,起初也只认为容玘是得了时疫,而她若非早些年时常跟着外祖父一道出诊,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中毒症状,有幸比旁人多了些经验,怕是也瞧不出来容玘其实是中了毒。
幸而宁太医也来了江州,许是在宫里见惯了这些阴毒手段,宁太医也诊断出容玘乃是中了毒而非染了疫病,可就连医术高明的宁太医,也不十分确定容玘确切中了哪种毒。
之前李泰曾私底下跟她提起过,宁太医是皇后娘娘派来江州看顾容玘的,生怕容玘的身子有什么闪失。
宁太医来得匆忙,来之前也不曾知会过一声,他出现在江州之前,没人料到皇后娘娘会派太医过来,而早在宁太医来江州之前,容玘便已中了毒。
楚明熙神色一凛,脑中忽而闪过一个可怕的猜测。
假使她没发现容玘是被人下了毒,而皇后娘娘也不曾派太医来江州,容玘若毒发而死,而因着江州本就时疫横生的缘故,是不是身边所有的人都只会认为他是身染疫病而死?
倘若真是如此,自然没人会起半点疑心,更不会有人去追查对容玘下毒的幕后主使人是谁。
她将烛火挑亮了些,眼睫低垂,拿过一张纸提笔在纸上勾画着。
凡事总该有个动机,而下毒之人多半就在他们这些人之中。
解毒之药尚未制出来,不过因着宁太医时常给他施针的缘故,容玘的情形已好了些许,虽仍是睡着的时候居多,但总算不再如前两日一般整日昏睡不醒。
先前大夫们以为容玘是染了疫病,治疗时总不得要领,而今知道容玘这是中了毒,好歹有了正确的方向,宁太医和楚明熙便日日钻研解毒的法子,每日施针和服药交替着给容玘解毒。
这日早上,楚明熙照例在廊下煎了药后,端着药碗进了里间。
容玘靠在大迎枕上,见她手里端着汤药站在床榻前,碗里的汤药还冒着热气,立时便要掀了锦被起身接碗。
他伸手接过汤药,视线下意识地落在了楚明熙的手腕上。
思绪飘飞,一下子回到他们还在南边的时候
。
他还记得有一日她端了汤药提醒他喝药,他不经意间瞥见她的手腕上出现了一块红痕。
她肤色一向白皙,衬得那块红痕愈发鲜明。
只一眼,他便明白她是煎药时被滚烫的汤药烫着了。
那日帮她抹药时,她偷偷地看着他,笑得温存而甜蜜。她以为他没瞧见,其实他什么都看见了。
意识回笼,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嗓音低沉:“明熙,煎药的事你差下人去煎药就好。”
楚明熙愕然朝他望来,见他眸中浮起一抹歉疚,她怔了怔,有一瞬的恍惚。
从前她为他端来煎好的汤药时,他也曾这般跟她说过。
而今她为他煎药,不过是习惯使然,亦如前几日帮着杂役为染了疫病的病人煎药那般,没成想却让他因此误解了她。
她从恍惚之中迅速抽回理智,目光霎时淡漠了几分:“这只是民女作为医者理当做的事罢了,殿下不必太过在意。”
想起从前的种种,怕容玘认为她仍对他抱有非分之想,试图借着给他解毒之便向他示好,她垂眸自嘲地笑了一下。
容玘哪会看不懂她嘴角的自嘲,捧着碗的手指颤抖了一下,险些让药碗掉在了地上。
见她误解了他的意思,他心中又急又怕,忙跟她解释道:“明熙,你当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他一壁解释着,目光不肯挪开半分,视线始终落在她的脸上。
楚明熙脸上波澜不兴:“我会叫墨菊过来煎药。”
墨菊是李侍卫拨到她屋里服侍的人。李侍卫能信任的人,谅必也是容玘信得过的人,如此,便无任何的不妥了。
容玘一时语塞,只得捧着药碗一口口将药饮尽,以掩饰自己的窘态。
楚明熙接过空碗放在托盘上,脚尖微转欲要退下,他看着她,忽而开口道:“明熙,你是否还在为着从前的事心里怨着我?”
楚明熙垂下眼眸,不过一瞬便又定了定神,抬眼望向他:“民女是医者,本就该帮殿下治好眼疾。从前是民女不懂事,对殿下有过不该有的心思,连累殿下不得不委曲求全娶……”她顿了顿,觉出话说得不对,笑了一下改口道,“连累殿下纳了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