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家中数着,只要五天的时间就可以接儿子回来,却没想到竟然又接到了宫里传来的消息,说是为了追赶太子殿下的课程进度,这次就先不回家了。
她虽然担心,却也只能将这份忧虑埋在心里。
这日子煎熬着过了半个月,总算是等来了儿子的回家之日,她实在是控制不住心中的急切,于是看好了时间就到影壁这里等待,为的就是第一时间看到儿子。
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桓夫人一直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孩子瘦了,但是精神还不错,也没有受伤的迹象,这就好,这就好。
到底是大家夫人,桓夫人的情绪外露仅仅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确认孩子没有大碍之后,就拉着人往正厅走。
因为担心他的情况,就连府里的老夫人今天都特意早早递了话来,说是要一家子一起吃顿饭,这会儿正在正厅等着他们呢。
桓子墨被母亲拉着,顺着她的力道往前走,安安静静地听她说话。
“你祖母也想你了,特意让厨房给你准备了一桌宴席,这会儿怕是已经在正厅等你了。”
“你爹今日衙门里公务有些多,中午怕是回不来了,让我们先吃,你吃完饭之后好好休息一下,娘估摸着他应该会叫你去问一问最近的学业如何。”
“明早还要入宫对吧?缺什么东西直接跟娘说,娘使人去安排,你入宫的时候一并带上。你这个年纪,最重要的就是身体,千万必要亏了自己的身体,这可是关乎一辈子的事情,别跟你爹一样的年纪轻轻的就饿伤了胃。”
“近日宫里传出来了一个叫火炕的东西,据说好用的很,可惜那是要在地上搭的,不然的话给你带一个入宫,冬日里读书也能好受一些,也不知道你住的屋子有没有,若是陛下能给安排上也是极好的。”
……
从影壁到正厅也没有多久的路程,桓夫人却絮絮叨叨地说了不少的东西。
桓子墨安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一点不耐烦的迹象。
到了正厅,果然,桓老夫人已经等在了里面。
看到自家大孙子回来,老太太的脸上露出一个和蔼的小。
“墨儿回来了,来,快过来让奶奶看看。”
桓府人丁不兴,在老太太心里,除了桓明德这个儿子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桓子墨这个独苗孙儿了。
桓子墨入宫,要说她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只是她经历的事情够多,面上也稳得住,再加上她又是祖母辈的,多少还是忍不住保持一下自己作为长辈的气质,所以才没有像桓夫人那样直接跑到影壁去等。
如果桓明德此时在府中的话,看到她如此做派,怕是会在心里暗暗吐槽一下当年同样跑到影壁去等自己会试结束的老母亲。
这婆媳两个别看没有一丝血缘关系,实际上却是一模一样的行事风格,也就不奇怪她们能处好关系了。
知道桓子墨是一下课就出了宫,桓老夫人立刻就叫人传膳。
关心的话可以等会儿再说,但是吃饭必须要按时按点。
以前她可能还没有这个意识,但是自从桓明德因为胃病直接昏倒在府衙之后,她就十分注意这方面,坚决不允许家里人不按时吃饭。
即便是桓明德要上早朝,为了避免会在早朝期间产生便意而几乎不吃东西,她也要时不时叮嘱厨房的人,记得每天早上都给桓明德准备一些抗饿又好消化的吃食,让他带着过去,下了朝立刻找时间填肚子。
现在是在府里,她最大,自然是不可能继续饿着自己的宝贝孙子。
厨房早已经做好了准备,这边老太太刚一说传膳,那边已经备好的饭菜就开始往外端,片刻功夫,饭菜就已经上齐了。
看到眼前熟悉的菜色,桓子墨也忍不住眨了下眼。
都是他爱吃的。
虽说东宫食官署做出来的饭菜真的很好吃,但那是这种带着亲人关怀的席面所比不得的。
这一顿饭的参与者只有他们三个人,而作为桌上的中心人物,桓子墨自然是被格外关照的那一个,碗里被婆媳两个夹满了菜,一副不把他喂到吐出来就不罢休的架势。
午饭结束后,桓子墨又被她们两个一左一右地关切了一遍在宫中的生活情况,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放他回自己院子里休息。
等他午休醒来的时候,才终于收到了桓明德下衙回府的消息,于是便整理着装,去了书房。
看到是他,桓明德这才一拍脑袋,反应过来今天是儿子旬休回家的日子,今天这一上午实在是忙碌,以至于他都忘了这件早上还惦记着的事情。
看到清瘦了些许的儿子,桓明德有些感慨,不过他还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正事上。
他的消息渠道比家中女眷要多一些,虽说无法探知到东宫内都发生了什么,但也清楚儿子在这段时间里绝对没有受到什么委屈。
当然,也不可能闹出了什么乱子。
他倒是很好奇,太子殿下的具体情况。
他是刑部尚书,此前太子殿下几次露面也多是与礼部打交道,再有就是三师里的兵部尚书程恪和户部尚书蔺晖文了。
太子毕竟还没出阁,所以和他打过交道的人极少,关于他的信息也极少,但他毕竟是储君,无论底下的人抱着的是谋权篡位的心思,还是共襄盛世的壮志,储君的品性都太重要了。
尤其他桓明德还坐在了刑部尚书这样的重要位置,朝中无论有什么样的动向,必定会是他们这批一品大员最先受影响。
“墨儿啊,你觉得,太子殿下是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