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我真不是魔教教主刺猬猫 > 第77章 韩庸(第1页)

第77章 韩庸(第1页)

“记得,那是昌和三十年的最后一天晚上,直到现在,老朽依然不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

我的名字叫韩庸,大魏昌和二年,出生在北方长谷郡的一个小镇子中,爹娘给我取这名字是希望我以后做个庸人,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只是,我这一生却总是不得平安……

家中世代从医,在小镇附近声誉极好,我长大后自然也就继承了家中医术,开始行医治病。十八岁时,我迎娶了隔壁镇一个商人的女儿,过上了一段幸福美满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小镇遭遇山贼抢掠,全家包括我那怀有身孕的夫人在内都被杀害,我因外出行医逃过一劫,心中悲痛万分,却因惧怕而不敢报仇,最后只得收拾行囊,向着远方行走漫无目的。

不知浑浑噩噩了多长时间,直到看见边塞飘扬的大魏军旗,我才发觉已入北境。

凭借家传的一身本领,我留在镇北军中做了一名军医。当时的镇北军还只是普通的边军,叫做镇北军的原因也只是因为驻守在北境的狄老将军被朝廷封为镇北将军,镇北军正是他手底下统领的军队。

边塞的日子很枯燥,我每天都过得很累,却也因此没时间去思考那些烦恼。后来我得到赏识,再次凭着一身医术当上了狄老将军的亲兵。

草原上的北黎国常常派人袭扰边境附近的城镇,镇北军与其多有摩擦,所以经常会有将士到我这里来取药治伤,来来往往之中,我也结识了不少军中好友,其中,有一个年轻人让我印象颇为深刻。

他的名字叫做周秉文,与他初见时,他模样俊秀的不像个当兵的,反而像是个大户人家的公子,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对他的印象也发生了改变。

他这人很爱笑,更爱斗,经常主动与草原上的北黎人战斗过后带着一身伤回来,那股初见时的秀气也在无数次激烈的战斗中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狄老将军很欣赏周秉文,有传言说他已将其视为衣钵传人。在狄老将军的默许下,尽管周秉文年纪尚轻,却已统领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负责日常的探查,巡视,以及作战。

如此平淡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直到那一天,一切都变了……

大魏昌和三十年春,休养多年不兴战事的大魏朝廷正式向北黎国宣战。

然而就在此不久前,狄老将军突然被急诏召回京城,仅仅几天之后,京城就传来他挂印告老的消息,军中皆惊。很快,朝廷就任命当时的京城军统领沈兆赶往北境赴任,兼管北境边军。

沈兆此人年纪与我相仿,就已坐上了统帅的位置,边军上下自是有很多人对他不服,而他也对我们这些狄老将军的旧部颇为忌惮,经常明里暗里进行打压立威。

就这样,在军中复杂的形势之下,战争开始了……

沈兆的能力确实出众,在他的率领下,几个月的时间里大军稳步推进,连拔北黎国几座城池要塞。昌和三十年年末,边军抵达北境内镜心河河畔,距离北黎国王城仅不足百里。

那时已入寒冬腊月,北境的极寒使边军苦不堪言,有不少人劝沈兆暂且退军安营扎寨。然而,来自京城的一道诏令却要求边军务必快速过河,围困北黎王城,以此作为新年的贺礼献予昌和帝。

权衡利弊之后,沈兆最终还是决定遵从诏命率军强行过河,那一天恰巧是昌和三十年的最后一天,镜心河上大雪纷飞,河面被冰雪冻住,四周雾气弥漫,伸手不见五指。

深夜,此时已过去了几个时辰,就在先锋部队踏上对岸的那一刻,周围突然响起了许多听不懂的嘈杂吼声,紧接着,无数埋伏已久的北黎人在北黎国可汗的带领下从四面八方杀来,士卒们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北黎人手中的弯刀贯穿身体。

大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沈兆连忙下令收缩阵型防御稳定军心,可意外接踵而至,大军脚下的冰面突然开裂,许多士卒还未作战便掉入冰冷的河水之中,一时间,淹死,冻死者不计其数。

局面渐渐变为北黎人单方面的屠杀,而沈兆也在连续几次突围失败过后,自刎殉国,数十万的大军,转眼间,烟消云散……

北黎人发动袭击时,我正在大军的末尾,寒冬的雪夜,看着周边一个又一个火把不断的倒下,听着身边近在咫尺的战友们临死前痛苦的惨叫哀嚎声,我的精神彻底崩溃,只得在无尽的黑暗中摸索求生。

我活了下来,与其他同我一样幸运逃出的士卒们一起,结伴向着南边大魏边境的方向前行,一路上,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沉默着,然而数日后,一个消息却让我们最后的希望破灭:北黎国可汗率领着那夜袭击我们的北黎主力军向南进发,要趁势一鼓作气攻陷大魏边境。

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回到大魏境内的路被堵死了,继续向南前行无疑是在自投罗网,绝望如瘟疫般蔓延在每个人的心头,也就是在这时,周秉文找到了我们。

镜心河战败后,周秉文就开始在路上不停收拢残兵,他像是没受到什么影响般,只是脸上的笑容比起以往少了许多,在听到北黎可汗动向的消息过后,他沉思良久,提出了一个极为疯狂的计划:

那便是,趁着北黎国主力大肆向南追击奔袭,后方空虚之际,我们这些残兵败将绕道重新北上,越过镜心河直取北黎王城,逼迫北黎可汗率军回援,这时我们再另寻道路南下回到大魏,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个计划实在是太疯狂了,以至于我们听后无不是震惊不已,只是我们确实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了,最终,经过短暂的休整,周秉文带着我们这支由残兵组成的队伍,向着北方出发了。

只是,这终究是一支临时拼凑起的队伍,没走几天就迷失在了一望无际的雪原上,只能凭借着大致的方向行军,军心本就溃散,不少人选择再次逃离队伍,而我的内心也逐渐动摇了。

那日,我与另外一名士卒被分配到了离队探查的任务,歇息时,他看出了我的软弱和动摇,于是劝我同他一起逃离队伍另寻出路,我犹豫着,答应了……

然而,我与他刚刚逃出去没多久,就遇上了十几个正在巡查的北黎人,他们将我们擒获,用弯刀不停地折磨我们取乐,那名士卒率先撑不住失去了气息,就在我也奄奄一息要随他而去时,周秉文带着队伍赶来,救下了我。

我的伤实在是太重了,周秉文应该是不知道我逃走的事,他以为我是在探查时被北黎人偷袭,恍惚间看着他那充满愧疚的真挚眼神,我很想向他道歉,只是我已经疼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队伍不能耽搁太久,多浪费一点时间便是多一分危险,重伤的我赶不上队伍的速度,因此必须要将我抛弃。

临走时,满是内疚的周秉文交给了我一枚玉牌,他说这枚玉牌是他从小贴身携带的重要之物,有仙气护身,如果我有幸活下来的话,一定要去找他,交代完之后,他便率领着队伍继续加速向北黎王城进发了。

不知是何等幸运,原以为必死无疑的我在茫茫雪地里躺了许久,被一支来自西域的商队发现,商队的首领是一位善良的女子,她们将我救起,与她们同行养伤几日后,我回到了大魏境内。

这时我才知道,周秉文率领队伍偷袭北黎王城成功,逼迫北黎国可汗不得不撤军回援,解了大魏边境之围,力扬国威,为大魏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在镜心河战败的阴霾中带来了太多慰藉,一战成名。

我本想回去找周秉文,但等到了边境后我突然发现,我的名字被作为牺牲的英烈供奉于大魏边军的破虏堂之中。我韩庸只是一个逃跑的懦夫,何德何能与那些真正的英烈并肩?

于是,在心中羞愧的驱使下,我悄悄离开了边境,并没有告知任何人我还活着的消息,改了名字,只当韩庸已经死在了那天北境的寒冬里……

我先是回到了长谷郡,几年过去故乡早已物是人非,后来又靠着一路上替人看病赚了些钱两,最后,我在蓬莱郡东海一个景色宜人的小渔村中定居了下来,重新又做回行医治病的老本行,娶妻生子,有了小孙女……

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枚玉牌一直被我封存在房间的地板下未曾打开,我也不愿去回想这段年轻时的经历,原本是想将这段往事带到坟墓里一起入土,只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