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八零夫妻人生小记陈财主 > 第224节(第2页)

第224节(第2页)

胡小彬没有问起林彩霞是否回来,万云也没有提过这个人。

而远在上海的林彩霞并不知道胡小彬领证结婚,这个在自己最弱小的时候与她守望相助的人,自此在感情上跟她毫无瓜葛了。

万云和阿英姐说:“我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和彩霞说。”

这阵子她本来想着让彩霞回来跟她一起分担酒楼的工作,又觉得这时候让人家回来实在太戳人家的心了,转念一想,彩霞干脆就留在上海好了。

阿英姐却淡淡幽幽地说:“其实没有你想得那么严重,彩霞根本就不是想结婚的人,小彬跟她耗了那么多年,要在一起早就在一起了。小彬家庭观念重,是一定要结婚生子的,依我看,不如一咬牙一闭眼,直接把婚结了,把这件事情跨过去,不再想彩霞,安安心心过自己的。彩霞也不用一直被小彬这份感情拖着,女孩子见的世面不多,难免会把感激当爱情,大家难过一段时间,过阵子就好了。”

万云看着阿英姐,笑说:“你老人家倒是看得清楚。”

阿英姐抱着之嵘:“那是呀,至少小彬现在选的就是他想要的,彩霞也是这样。”

万云不再思考,却是一声叹息。

桂世基回来的那个日子是在五月份。

他回来的时候,桂春生和周长城两人开车到罗湖关口去接他。

有一些早年逃港到对岸去的人,即使在改革开放和中港两地开通口岸之后,一直也没有勇气跨过那个关口,真正回到自己的家乡。

桂春生其实也担心儿子事到临头又缩回脚步,向来做事笃定的他,在那日早上急匆匆地催周长城出门去口岸,至少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到的,站在栏杆前,上半身不停地朝着出口的地方张望过去。

眼看着海关出口时时有人拖着行李箱出来,一波又一波,桂春生很忐忑,今天究竟能不能等到儿子回来?

周长城看着桂老师昔日的高大的身影已经有点萎缩,个子变矮,伸手过去揽住他的肩,耐心安抚:“桂老师,大哥一定会平安顺利回来的,别担心。我们再安心多等一会儿。”

当到了中午十一点多,关口众多人流中,走出一个身穿白色衬衫、深色西裤、半旧黑色皮鞋,抹着发胶的高大俊彦的中年男人时,桂春生一下子就在人群中把儿子认出来了:“世基。”

他的声音不大,带着点不可察觉的颤抖,周长城顺着桂老师的目光看过去,也马上就认出那人是他叫了多年的大哥,无他,桂老师说过他两个儿子都与他长得相似,这人和桂老师几乎共用同一个额头和鼻子,倒是可以看出桂老师年轻时是多么高大风流。

桂世基自然没听到爸爸的细弱的叫声,他还在拖着行李箱四处张望,既有打量新天地的心情,也有回顾旧往事的感慨,当然也在接站人中寻找自己的亲人。

“大哥,我们在这里!”周长城立即朝桂世基挥手,高声呼喊。

桂世基被这声音吸引,立即快步走过来,见到两年未见的爸爸,热泪盈眶,隔着栏杆,与爸爸轻轻拥抱了一下:“爸爸,我回来了。”

父子两人都有些哽咽,桂春生则是拍了拍儿子的背:“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两个男人也不好意思伤感太久,桂春生立即拉着周长城的手臂说:“这就是长城。”

桂世基自然认出爸爸身边身材伟岸的年轻男人,与他握手:“阿城,总算见到面了!”

周长城也很激动:“大哥,欢迎你回来!”

桂世基确实是迟到了,他在入关之前犹豫了半个多钟,带着一点近乡情怯的心情,仿佛有些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跟过去的经历和解了,但想到爸爸已经六十多了,还在关口苦等他,他最终还是勇敢地跨过了那一道关,海关人员例行公事,只查验了他的回乡证,根本不问他的过去,很快就放人通关,完全没有他以为的那些关小黑屋搜身的情况。

在回华侨城小区的路上,周长城开着车,他们父子两个坐在车后。

桂世基简单地解释了两句,自己先回来看看,淑薇在香港打理杂事,这次他们从马来回来,有好多事情要重新开始,两个孩子到下半年也会转学回香港,还有他的母亲赵心乔随后会和两个孩子一同返港。

周长城和桂春生都听出他的言外之意,桂世基是先回来探路的,如果一切没问题,才让家人回来。

这一路上,从罗湖到南山,穿越整条深南大道,桂世基都没有多讲话,而是四处在看深圳这座城市的变化,路边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应接不暇,他赞叹到:“深圳现在有大都市的雏形了,真是日新月异。之前我还以为电视和报纸上的画面多少有些失真,还是要亲眼所见才是。”

桂春生笑呵呵,有儿万事足:“你要是回到广州去,也会发现广州的变化很大。”

车子是开到华侨城的小区里。

桂世基又赞美了几句这小区的宽敞和环境,还问了价格,点点头:“价格很合算。”

裘阿姨在泡茶,顺便看着两个孩子。

厨房里的万云和阿英姐则是在忙碌地做饭。

一家子以热情的姿态,欢迎桂世基的回来,和回归。

当有开门声响起来的时候,之慎丢开手上的玩具,跨过在地上乱爬的妹妹,飞快跑到大门口去,踮起脚尖打开门,门外的周长城听到儿子的声音,立即放缓推门的动作。

“爸爸!”之慎热情地欢迎周长城,随后看到笑眯眯的爷爷,又大声喊,“爷爷,你返来啦!”

“哎哟,你这条小尾巴,专门在这里等着爷爷,是不是?”之慎是桂春生带大的,他们爷孙关系向来都很好,小孩儿也粘着他,很自然地伸手去拉爷爷的手。

叫完两个熟悉的大人后,之慎仰着小脑袋,看到爷爷后面还跟着个高大的陌生人,他歪歪头,露出一口小小的白牙:“叔叔好!”

有时候爸爸妈妈会带他去跟一些陌生的叔叔阿姨们吃饭,都是教他这么喊人的。

不过,这次爸爸却蹲下,纠正了他的叫法:“之慎,这个该叫大伯。”

之慎还不大知道大伯是什么亲戚,不过爸爸让叫,他就改口:“大伯好!”

桂世基看着自己的爸爸和别人家的孩子相处得这样好,心里有点嫉妒,他的两个孩子之仪和之齐,对爷爷也很尊重,但疏远,根本没有之慎这样毫无保留的孺慕之情。桂世基有眼睛看到,之慎会抱着爷爷撒娇耍赖,甚至打横哭闹,这种亲热之情是表演不出来的,而爸爸也纵容着这个小孙子的小性子,两人看着就很熟稔。

人跟人的缘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

“这就是之慎啊?”桂世基进门,蹲下,和孩子齐平着目光,摸摸他的脑袋,“你还会说白话,谁教你讲的?”

之慎赖在桂春生的腿边,笑嘻嘻地说:“爷爷教我的,我爷爷最厉害,他什么都会,教我好多东西!”

桂世基压下心中的那点酸楚,看着这个和周长城长相酷似的孩子,笑说:“大伯给你买了小汽车,还有数码宝贝。你喜不喜欢?”

之慎听到有数码宝贝,眼睛亮亮的,抬起头去看爷爷,看爷爷点头了,立即卖乖说:“喜欢,谢谢大伯!”

“怎么站在门口说话?快进来呀。”裘松龄抱着之嵘,出来招呼桂世基。

桂世基一直都知道爸爸在广州有个伴偶,出于教养和礼貌,他叫一声:“裘阿姨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