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明月湖风景区简介 > 第10頁(第1页)

第10頁(第1页)

1978年9月24日。

正是他和他的同學們從舊貨市場上帶回來杜譽錄音磁帶的那天。

往下看,是當時的少年用清俊但稚氣未脫的字體記錄下的戲詞:

「我又不犯蕭何相,有什麼話兒共商量?將身跳過小溪澗。千歲有何話商量?」

「安靜思生來命不強,自幼無父只有娘。千歲爺休要問其詳,提起話來恨有長。」

一字一句都是他認認真真親手寫下的。

往後翻看,全是周派小生的戲。這個本子他一直用到中學畢業,《白蛇傳》、《西廂記》、《四進士》、《狀元媒》、《群英會》,其中的唱詞和念白都被他工工整整地寫在了上面。

他又伸手往抽屜里掏了一把,拿出了一個錄音機和幾盤磁帶,其中大部分磁帶中錄的都是杜譽的唱腔。

這方小小的抽屜里有他全部的少年光陰。他對未來不切實際的幻想、失意時的慰藉、得意時的希冀,全在其中。

他忽然很後悔:倘若不是因為少年時的自己脾氣擰巴又叛逆,再加上為了轉去學小生和父母鬧了矛盾,合該多去幾趟劇團,說不定就能早一些與杜譽結識了。

趙捷抱著收音機躺在床上,忽然意識到一件事:他這三次去找杜譽都是在早晨,他想知道在不賣早點的時候杜譽會做些什麼,想知道是否真的如杜譽自己所說,戲詞都快忘光了。

「媽,我出去一趟。」趙捷走出臥室,向正坐在沙發上織毛線的李淑茵說。

「大中午的,這是去哪兒啊?」李淑茵放下手中的針線,往上推了一下幾乎已經掉到鼻樑的老花鏡。

趙捷不好意思跟她說自己又要去找杜譽,便立刻拽出師兄做擋箭牌:「我剛想起來,昨天下午下班之前跟我宋師兄約好了一起去爬山。」

「行,快去吧,小心點兒。」李淑茵重拿起毛衣針:「你早些去,別讓人家等著你,這是禮貌。」

趙捷趕忙應下,快步出了門。

第6章

他本來以為杜譽作為一個從省京劇團辭職的前京劇演員,會很忌諱跟人提起自己唱戲那些年的經歷,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他趕到的時候杜譽竟然坐在住處的門口拉胡琴。

趙捷遠遠就聽見了京胡弦聲陣陣,他一開始以為是有票友來給杜譽拉弦,沒想到放下自行車走上前一看,被一群退休老頭老太太團團圍住的卻是杜譽本人。

此時已經過了午休的時間,外面時不時響起自行車的鈴鐺聲。然而這片小天地卻如世外桃源一般,大伙兒聚在這裡,每一個人臉上都透著平靜的喜樂。

杜譽也不例外,他像是被這人間的煙火氣撫平了一切由舊時的紛擾帶來的不悅。

午後天氣溫暖,他坐在屋門口的水泥台階上,款式寬鬆的藏藍色長褲上面鋪了一塊乾淨而規整的白色方巾。他用這塊布墊著胡琴,微微垂眸,演奏得很投入。

「這位小哥是誰呀?」一曲終了,站在趙捷對面的一個老爺子好奇地盯著他:「我看著眼生,不像是咱胡同里的人。」

「是我朋友家的孩子。」沒等趙捷想好怎麼回話,杜譽卻替他如實做了回答。

趙捷沒想到對方已經注意到他了,無比驚愕地盯著杜譽,卻只見對方緩緩站起身,輕輕一擺手:「過來。」

說罷就回了屋。

眾人以為是杜譽家裡來了客人,遂四下而散,另尋地方乘涼去了。方才還熱鬧無比的小巷深處只剩下趙捷一個人。

他在心底給自己壯了壯膽,推門走了進去。

杜譽的家很窄小,除了必備的功能性房間區域,只有里外兩間小屋,但裡間鎖著門,外間也只有一張床、一張小桌子和兩個木製的小板凳。窗下的角落裡堆著他賣早點時用到的東西,占了小半間屋。

趙捷不禁疑惑:倘若杜譽吃飯睡覺都在這間屋子裡,那另一間是做什麼用的?

「坐下吧。」早已坐在板凳上的杜譽向他指了指另一個凳子。

這凳子並不高,高個子的趙捷剛坐上的時候覺得有些不舒服,束手束腳的。

杜譽並沒有再問趙捷的來意,因為這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他在等著趙捷自己開口。

夏日午後的陽光從窗戶灑進來,屋裡很是悶熱。

趙捷把頭低了一會兒,用盡了他肚子裡的墨水來組織措辭,重抬起頭來時卻把那些已經到嘴邊上的話生生咽了回去。

杜譽並沒有跟他相對而坐,而是稍稍側了一下身,這讓他的四分之三張臉出現在了趙捷面前。年輕而清秀的面孔映著花白的頭髮,就像柳與枯葉的交織。

望著他眼帘低垂的安靜神情,趙捷心想:這很像一幅古代的文人畫,透著清俊的風骨。

杜譽覺得熱了,起身拿起蒲扇自顧自地扇了起來。他不著急,畢竟他最不缺的就是時間。

終於,趙捷開了口:「杜譽,你都三十多歲了,怎麼一直沒找個媳婦?」

說出來的卻是完全不合時宜的話語。

顯而易見的是,杜譽沒想到趙捷會問這個。

他清了清嗓子:「找個媳婦成了家,就讓媳婦和孩子住這種地方?」

趙捷順著他的話又一次環顧四周,不得不承認,這的確不是個舒適的住處。

與屋子的大小無關,而是凌亂的家具處處透露出屋主人對生活的渾不在意。就好像他早已心如死灰,而房屋只是個暫時的棲身之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