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昭的身体因素,让温实初基本上成为了他的随侍,雍正担心读书累着他,诱发什么“病情”,免了他去上书房。
但这不代表他就不用学习了,师傅还是会布置功课,只是量少而已。
比如弘时他们要写两篇策论,他只需要写一篇就够了,雍正也会抽时考察学问。
因此兄弟们时常带书,笔记回来给他。
但弘昭最近研究怎么丰盈国库改良鸟枪呢,还没有翻看过昨日送来的书籍:
“不巧,我还没看过,三哥怎么不让四哥帮忙看看?”
弘时连忙摆手,有些慌张道:
“四弟他们已经看过了,只是我还想听听你的意见……”
他脸有些红,又连忙上前了一步,着急解释道:
“不是麻烦你马上去看,五弟,你不用着急,莫要累着身子,等你有空的时候再看,你看过后,再告诉我答案就好。”
弘历他们都有些奇怪,不就是一篇策论吗?弘时那么紧张做什么?
弘昭没当回事,互相看策论也不是第一次了,他应了一声好,坐回到自已的位置上吃果子。
前排嫔妃席那边很是热闹,以至于没空关注几个阿哥这边的情况。
戏台上《满床笏》的锣鼓点敲得正热闹。
这出戏是以唐代郭子仪为原型创作的,他的七子八婿皆为朝廷高官。
每逢郭子仪寿辰,子孙们纷纷前来祝寿,笏板摆满一床,“满床笏”由此而来。
这戏很是吉祥喜庆,用来贺节庆寿是非常合适的。
但华妃却摇了摇头,她染着蔻丹的指甲轻轻碰了一下额角,装作一副厌烦的模样,鬓间耀眼的点翠宝石钗微微晃着:
“皇后娘娘点的这出戏年年唱,倒是少了些新意。”
年世兰得意炫耀着自已的恩宠,又讽刺皇后年纪大还老套:
“本宫特地求了皇上,请的宫外有名的戏班子,就是不想听南府的陈词滥调,听个民间的新鲜。”
(前文写的是皇后邀请大家来看戏,是我写得逻辑有问题,已经做出了修改,改为华妃邀众妃嫔听戏,为影响观感,此段解释,一个星期后将删除)
“倒不想,皇后娘娘喜欢这些听腻了的旧曲,也是,皇后娘娘年纪不小了,怕是听不惯新戏。”
“可咱们皇上都会一时贪新鲜赏玩新戏的。”华妃又恶狠狠剜了一眼甄嬛,而后者只是假装看不见。
宜修正拈着水晶盏里的葡萄,闻言指尖一顿。
鎏金护甲在日光下闪过寒芒:
“妹妹所言极是,有了新妹妹入宫,咱们这些潜邸老人就都成了旧曲了,不过,华妃妹妹最得圣宠,可见皇上也是念旧的。”
华妃闻言嘚瑟地昂起了头。
宜修又缓缓道:“这郭子仪子孙繁盛,又个个出息,本宫点这出戏也是希望华妃妹妹也能沾沾这喜气。”
这是在点华妃无子,年世兰果然脸色一下子就垮了下来。
“妹妹想看什么新戏,自已点就罢了。”皇后大度地把点戏本递给华妃。
华妃拽过了戏本,却没有认真翻看,讥讽道:“本宫想看的戏,恐怕是皇后娘娘不想看的。”
“哦?妹妹说来听听。”皇后依然是一副宽容的菩萨样。
“哼,臣妾以前听过一场狸猫换太子,倒有些感慨。”
“这刘妃为了争宠,手段如此狠辣,竟然用剥皮的狸猫换走了李宸妃的太子,她也不想想,自已有没有那个福气能保住孩子。”
“臣妾听闻民间许多年纪大的妇人,就算有了身孕,也未必能顺顺利利生下来,别到时候像刘妃一样,机关算尽,一场空。”
华妃这都不是暗讽了,就差指名点姓地说皇后即便怀孕也难以保住孩子,可见是嫉妒得要发疯了。
一向为皇后说话的齐妃却默不作声,甚至还有种偷鸡摸狗的感觉,一会儿看台上的戏,一会儿看台下的戏,眼神来回闪烁。
反倒是甄嬛站出来替皇后说话:
“臣妾瞧着皇后娘娘自从怀了龙裔,这脸色是越来越红润了,想来此胎必是福星,皇后娘娘定然能顺利产下一位小阿哥。”
小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