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我在大唐捉鬼 > 七新嫁娘(第3页)

七新嫁娘(第3页)

倒是贾道长跃跃欲试,捋了捋颌下白胡子,他见缝插针,逮着机会搭腔,便矜持地拍上一记马屁:“赵家主说得对。”

高小玉溜了他一眼。

随即目光转向赵大善人,“敢问大家公,这香,今夜还燃否?”

赵大善人犹疑,视线掠过巫阿婆、大和尚、贾道长,最终停留在孟姚、陆九曜身上,他向师姐弟俩讨要主意,“依二位道长看,可要继续燃香?”

孟姚分析道:“赵小郎君这症状,也不好判断何因所致,高娘子这香,定魂效用极佳,若可以的话,继续用着是没问题的。”

陆九曜默契接话:“只是据我等所知,合香的材料难寻,制香更是不易,不知高娘子祖传的香丸,夜夜相燃,还能够支撑上多久?”

高娘子能有此问,定然是备下的存货,捉襟见肘了。

陆九曜的确敏锐。

高小玉罕见的露出羞赧之色,颇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实不相瞒,祖辈居闽,世代行医,也曾结识过道门中人,窥得一二法门,祖辈同友人合力,研究改良了安魂香的丹方,机缘巧合下,得了一炉定魂香,传到我阿耶手中时,尚存大半。”

她的语气低落了些,“可

惜,当初家乡遇洪,河口决堤,一家人仓皇出逃,许多旧物都来不及带走,这几枚带出来的定魂丸,还是阿耶随手捞到的。”

“本来是有七丸的,因着当时逃难,路上保存不当,潮了坏了,便只余三丸了,给阿幸燃过两丸后,如今,只剩一丸可用了。”

那年的洪水真大啊,发怒的水龙,冲破了河堤的险阻,咆哮着冲向田野屋舍,肆意掠夺着那片土地上一切牲畜人丁。多少人家,一夕间,便家毁人亡?

她还记得,阿娘和阿弟,便是被那场洪流给席卷走的,阿耶勉强拉住她和阿妹,冒雨带着她们往高地走,后又随着大量流离失所的难民,一路西行,寻找庇护。

饥饿与瘟疫,永恒存在,如刀似虎,大片大片的收割着难民草芥般的性命。阿妹年幼体弱,没撑过来,最终永远的停在那条西行路上。

从福州到汀州,行路八百里,却是她这辈子,走过的最惨烈的一条路,漫长到,似乎不可能活着走到终点。

抵达汀州宁化的那天,连绵月余的雨停了,笼罩在头顶的那片乌云也散了,细碎的金芒,穿云破雾,洒落在县城的城墙外,连片的粥棚,涌动的难民——

阿耶步履蹒跚牵着她,排着队领到两碗粟米粥,浓稠的、滚烫的,她捧着碗沿,小小的,极为珍稀的,啜了一口,那滋味,真香、真暖!

迫不及待要吞咽下第二口,眼前有巨影落下,

继而是碗碎的声响,触目可及的,是饱满的粥粒,溅洒在地上,以及阿耶的身上。

原来阿耶早就生病了,接连失去至亲,本就大受打击,还将寥寥无几的口粮省给她吃,一路上饥寒交迫,不过是强撑口气罢了。

见了城池,领了粥后,心下一松,那口气便存不住了,顿时面如金纸,倒地不省人事,年幼的高小玉,早早识得何为死亡,她只觉得阿耶倒了,她的世界也要塌了。

那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高小玉是记不清发生了甚么的,只知道,她的阿耶没死,还活着,听阿耶说,他俩运气好,当时城外施粥的大老爷,恰巧运粮路过。

见小姑娘肩背细瘦,却努力驮着疑似尸体的大人,哇哇大哭着要往城里去,好生可怜的,又见他还有一口微弱的气在,大老爷心生恻隐,差遣下仆就地卸粮后,用粮车拉了他,送往了城里医馆,延医用药,因赶得及时,遂捡回一条命。

再后来,高氏父女在此安顿下来,凭借着祖传的医术,糊口度日,不成问题。

只是高家阿耶生的那场重病,到底是损耗了底子,待她十三岁那年,终究是撒手人寰了。高氏小玉,自此,成了邻里口中,命格不好的贫寒孤女。

……

忆及往事,想到阿耶,高小玉鼻头发酸,却是很快忍住,转为忧心的语气,对着孟姚他们道:“这仅剩的一丸,今夜过后,便也没有了,明晚可

怎么办?”

孟姚闻言,眉尖微蹙。

她没想到,高娘子的香丸那么快就要用尽了,她隐隐绰绰的,预感到,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眼下可以确定,燃香没有问题,说不定还起到了保护赵小郎君神魂的作用,赵小郎君睡而不醒,究竟是何缘由呢?

他们找到的这块拼图,只是小小一片,也许,还有更多的拼图碎块,等待发现,孟姚背着剑匣,手握罗盘,在赵家宅邸中,看似随意地走动着。

从赵小郎君的跨院离开后,赵大善人请来的四拨人马,不用商讨,自然而然的,分头开始行动。

巫阿婆拄着她的缠蛇杖,佝偻着背,领着女弟子阿倩,去了主母钱氏的院落,贾道长自告奋勇,臂弯搭着拂尘,溜溜哒哒,朝着前院走去。

大和尚拨了拨手中佛珠,同师姐弟俩打了声招呼,也大迈步地离开了,孟姚瞧着他离去的方向,似乎与贾道长是一致的。

她不由得摇了摇头,算是看出来了,这看着人挺多的,声势浩荡,实则心思各异,使劲儿都使不到一处,一点都不齐心,查屁哦查。

唉——

“师姐,干嘛叹气?”

“唉,阿曜,数来数去的,数你最最靠谱了!”

“嗯,知道了,阿窈,干活了,阿窈,别叹气了,阿窈——”

“没大没小,喊师姐!”

“好的,阿窈师姐——”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