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归来的二人脸上皆有疑虑防备之色,等了半天的青年脸上掠过一抹急躁之色,伸手掏出一个腰牌丢过去。
“瞧好了。”
周康手忙脚乱地接了腰牌,在看清上面的錾文后,脸色当即变得敬重:“原来是小郭郎。”
他向一旁仍不知情的李明夷解释道:“客人是郭公府上二郎君,李郎就随他去吧。”
郭家二郎,郭旰。
跟随父亲从军数月,这位小郭郎的名号也算打得响亮。李明夷于是问:“敢问郭公所为何事?”
“你这人怎么这么嗦?”郭旰收回腰牌,一个轻巧的翻身上马,向后撇撇头,“赶紧的,贻误军机,你担待得起?”
不远之处还拴着一匹枣红马,大概是给李明夷上路准备的。
都把事情说到贻误军机这种份上了,也容不得李明夷再拒绝。只是对方说得越是严重,李明夷越有种感觉
此去,可能不会有机会再回到小镇。
“放心去吧。”周康将他手中装过纸钱的竹篮提过去,笑了一笑,“周某会一直守在这里,李郎随时可以回来。”
他是里正,一日为官,终生不移。
李明夷回到这里,本来是打算完成周满的遗愿,也怕孤身一人的周康不肯独活。但事实证明,父子就是父子。
那句活下去,对于周康,太过多余。
他没了家人,但仍有使命,矢志不渝。
清明的雨滴滴落在脸上,在离别的路前,李明夷郑重向周康地道:“等一切结束,我就回来。”
郭旰扬鞭催马,两人即刻启程。
在疾驰的风中回望,重归安宁的小镇和路口前送行的老人,都渐渐被细雨遮断,彻底融入暗下的山水中。
很快抵达九门主城。
这里李明夷算是很熟悉了,而今换了朔方军把守,气象又不相同。本重兵严防的城门现在已经大开,供附近百姓往来交通。不过史思明部留下的营地还算规整,唐军便直接借来用之,所以一进大营,除了旗帜不同,其他的改变倒并不算多。
“你就在这儿等会。”进了军营,郭旰便把李明夷交给了营中士兵,说话间把马鞭折了几折,一边舒缓酸痛地拍着后背,一边打着呵欠走远了。
看来对接他来这个活儿,小郭郎干得不甚痛快。
又等了几刻,才有小兵引李明夷去见郭子仪。
在进帐门之前,或说从安史之乱爆的第一天起,李明夷曾不止一次地想象过这位力挽狂澜、扶危持颠的名将究竟是何模样。可真正见到其本人,却不由有些诧异。
倒不是他相貌有多惊人。
正相反,这位鼎鼎有名的战神给人的第一印象实在太普通了。
既无仆固怀恩那样逼人的煞气,也不像王焘般笃定泰山,已经年近六十的郭子仪头半白、面容清癯,即便鹤氅加身,也没有电视剧中那些智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霸气,倒像是个随时准备出的钓鱼佬。
可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老者,不仅能在苦寒的大西北统领一方,还指挥着这支强悍的兵马四处救火,所到之处无不披靡。
在那双瘦削的肩膀上,收敛着一种更加坚定、也更深沉的光辉。
而在他身边还站着一位中年将领,正默不作声地为其掌灯。
“你就是陈留名医李明夷吧。”
一见面,在灯下阅览的郭子仪便放下手中书籍,抬眸看向眼前的年轻人。
李明夷点点头,一时不知该不该问那句为什么。
倒是郭子仪松了松鹤氅,微微而笑:“老夫近来身子乏累,想是年老积病,听闻先生也在九门,所以令犬子登门拜访,看看先生能否有解。若有冒犯之处,还望先生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