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圣名的君主不去泰山封禅那岂不是可惜了……
【所以这一次,刘秀终于准奏了。
他下令让梁松去查一查当年汉武大帝是怎么进行的泰山封禅,这个礼节仪式到底是怎么样的,都得查一查。
查完之后,刘秀就严格按照当年汉武大帝的仪式进行了泰山封禅。
同年四月,刘秀下令将建武三十二年改为中元元年,也就是公元56年。
到了第二年,中元二年的时候,刘秀已经是六十三了,而这一年也是刘秀生命当中的最后一年。】
天幕下,百姓和臣子冷不丁地听到皇帝的寿命时纷纷内心惶恐。自古以来,皇帝驾崩就是一件足以让整个王朝的运行卡住的事情。
此时的刘秀却没有任何过多的感触,他笑了笑,“人都是要死的,皇帝、百姓都不例外。你们作甚这番模样?朕也是人啊!”
“何况,朕还有二十几年呢!”刘秀说着说着突然笑了笑,“指不定你们其中有人还活不过朕呢,瞎操心什么……”
群臣:……
陛下,您这话臣可就不知道要怎么接了……
刘秀并不知晓,他此时无心的这句话却是事实,“云台二十八将”中多数人都没有活过他,他们比他还要早早离世。
不只是云台二十八将,甚至一代名将马援也死在了刘秀的前头。
【六十三岁的刘秀年事已高,但是他依旧勤于政事,每天日出时处理朝政,日落的时候才罢,夜间呢,他还要自己偷偷加班处理政事。
他的太子见老爹六十三岁了,还如此不知疲倦,就找了个机会向他老爹谈话。
他说,陛下您呐,向大禹和商汤一样贤明,但是却不会享受黄帝和老子的养性之福,儿臣希望您保养精神,悠闲自得,求得清净安宁。
太子这么一说,刘秀就笑了,他说,我自己乐意这样,我不认为这是疲倦。
成语“乐此不疲”也正是出自此处。
对刘秀来说,能够处理政事,是他最为开心的事情,或许在处理政事中他能为百姓谋福祉,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才是刘秀快乐的来源。
刘秀,虽然是皇帝,但总给人一种“快乐的打工人”的幻视。】
“六十三岁,朕还能为大汉,为百姓做事,这是朕之幸也。”刘秀微微笑着道。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里,倭奴国来中原朝见大汉皇朝的帝皇刘秀。
倭奴国,也就是如今的日本。
其实汉武帝时期就有倭奴国来朝见汉武大帝了。
当时的倭奴国在三韩之间,也就是朝鲜半岛的马韩、辰韩、弁韩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