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家倒是挺热闹,可惜苏家亲戚多,他一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跟弟弟那种科举头排的比起来,几乎就是透明的。
今晚就不一样了。
大家是真心实意的在一起准备过年,苏平来这段时间与大家相处久了,能感觉出来,大家还是挺喜欢他的。
尤其是张太太和孙太太,知道他和黄大个均没媳妇,一个个热心得不得了。
平时能言善道,喜欢胡说八道的黄大个,被说得差点把头埋到桌子底下去。
一旁的几个孩子看得哈哈直乐。
张太太道:“你们现在只管笑,过两年也轮到你们了。”
朱喜、朱贵两兄弟年纪最大,翻过年就十五了。
张家老大也十四了,老二和孙主簿的小女儿差不多,今年十一了。
除了孙主簿回老家准备考试的老大之外,这里的一个个都是需要找对象的。
众小孩子儿:“……”
热热闹闹一顿饭吃完已经快到亥时,张典吏一家先行离开了,孙太太也带着孩子回屋了,朱老爷子年纪大了有点挺不住。
最后厨房就剩
下苏平和老李头、老张头四人了。
黄大个至今肚子都是圆滚滚的,靠在灶台边上,一边剔牙一边哼哼:“表哥,明日咱们去干嘛?”
他问过别人了,黄杨县这边就算是过年,都不怎么热闹。
一个字穷。
想要逛庙会什么的,还得等到正月十五。
苏平道:“明日我得在家里看书。”
一想到这个苏平就头痛,二月初就要县试了,虽说这两个月,他每日都抽出时间在翻看以往的考题,可真要自己给人出题,别提心里多荒了。
所以,趁着年假这段时间,他好好准备准备。
至于年后的工作,他也已经规划好了,孙主簿那边的水渠继续,争取在他的任上,能多修多少修多少。
张典吏则接手了农具和玩具这一块。
杨老二也找好了,年后开始建圈舍,如果不出意外,年中的时候就能修好,到时候史员外那边把小崽子送过来。
送到史员外那边学习的人一回来,就能顺利上手。
苏平想养动物的心思,其实挺简单,赚不赚钱不重要,首先能供应本县百姓的肉和蛋,要是有能羊,再养几十只,到时候蛋、奶、肉都全有了。
然而,鸡生蛋,蛋生鸡~
嗯,突然感觉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胡思乱想中,黄大个喊他:“已经过了子时了。”
苏平起身时才发现,腿已经坐麻了,一旁的老张头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苏平猛然间发现一个,“老李叔你知道黄杨县有
多少五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吗?”
老李头一边叫醒老张头,一边道:“孙主簿那里应该有记录,大人问这个做什么?”
苏平道:“没什么,就是看到你和老张头突然想起来的,也不知道全县这样的老人多不多?像您和老张头这样无亲无故的又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