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八零夫妻人生小记格格党 > 第70节(第1页)

第70节(第1页)

在当地,装大门是大事,一切顺利,桂老师笑得合不拢嘴:“多谢,多谢。大家咁话!”

于是周长城和万云又学会一句寒暄的话:大家都一样。

而小院里菜地、种花地和鱼池还有做饭的地方,形成了“天下四分”的格局,桂春生和万云各顾各的,两不相帮,也两不干涉。

再过几天,快六月份了,桂春生竟不知从哪里弄回来一块泰山石敢当,顺带给万云弄了个古朴的水缸子,顺手往里面丢了几颗睡莲种子,这样,那高人要求的东西,基本上都齐全了。

万云也是第一回见识这样的布局,每日都新鲜好奇得很,天天猜,哪个布置是镇宅的,哪个是招财的,周长城下班了闲的没事也和她满屋子的看,既敬又畏还觉得新奇。也就桂老师和凌一韦完全不为所动,等布置好后,桂春生又一概不管,剩下收尾的事,重新交到了万云这个总管手上。

至于凌一韦,就算是装大门这种事情,他也照例不出现,仿佛这么久以来,屋里只住了三个人,但每天早晚又能听到他进出的声音,周长城和万云极少和他说话。

桂春生不让周长城和万云搬走,就是因为凌一韦的探亲护照预计会在六月份拿到手,到时他就要去香港和其家里人生活,自然就把另外一侧上下楼的两间房给空出来,到时候周长城和万云就不必挤在一楼的书房里,也有自己的空间了。

周长城和万云商量过后,还是不搬出去另外找房子了,跟桂老师住一起,互相之间有个照应,于是参考附近的房租标准,决定每个月给桂老师六十块钱的房租,顺便每日给他做饭,家里大情小事都自己两人顾着,不让长辈操心。

对于房租,桂春生收了,不过他一转手,又给回万云,说是家里买菜的钱,万云不肯收,他也不勉强。

若是一直占便宜,小两口心里不好过,桂老师愿意收这个房租,他们也是松口气,老是受人恩惠,再是占便宜的事,脊梁骨都要软掉了。他们才二十出头,实在没必要软得这么早。

也就是等这里的事情基本上都结了,万云才有空给姐姐姐夫写信,算起来,确实是很艰难的一段适应期,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她身上长了痱子,还是丹燕嫂带着她去买爽身粉,洗过澡让周长城帮自己扑粉的。

而周长城的背后开始长痘痘,又痛又痒,桂老师说是湿热热毒,让万云带人去找中医开药吃,苦如黄连的中药灌下去,又洗了三天中药水,勉强有缓解,但上了一天班下俩,总觉得身上有一股往下沉的气,中医说是湿气重,教万云煲祛湿汤,除了辣椒不能戒掉,万云感觉自己的饮食上,似乎渐渐在广式化,每餐必有汤。

家里的事情弄好了,信寄出去了,很快就到了六月份,周长城和万云开始吃到了这个时节的新鲜荔枝和龙眼,还有菠萝蜜、黄皮、凤梨、芒果、三华李,偶尔桂春生会带点山竹和榴莲回来,他吃得不多,基本上都落入小两口的肚子里。

水果吃多了,又是上火又是下火,总之,两人光是苦凉茶就喝不少,若不是年轻,精力旺盛,光是对付这些事就已经令人万分不耐了。

等屋里的书和其他杂物全体修整完毕,菜种种下去后,万云在行军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睡了两天,才慢慢找回一点精神。

桂春生说凌一韦大概会在六月初就搬走,没想到证件办得比之前要严格,卡了两周后,才真正到他手上。

凌一韦搬走的那天,正是个休息日他早早就把自己的东西都收拾好了,留了两箱子的书在一楼,这些他不准备带走,就干脆赠送给了桂春生。因是准备长期在香港居住,因此所有东西都得带上,那日,他叫了一辆小货车来搬,共有二十八个大纸箱,凌一韦和桂春生说:“我这一世的身家都在这个小货车上了。”

“到了写封信来。”桂春生送别了许多好友,有的天人永隔,有的跨越着太平洋,现在轮到凌一韦了,中间隔着的是两个不同也不通的制度,他说,“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老友越来越少了。一韦,至少一年一封信,互相通通信息。”

“春生,保重啊。”凌一韦最终选择和家人在香港团聚。

桂春生则仍是选择留在故乡,把周长城万云夫妇带入家中,以亲戚的身份,培养这一对没有家庭支撑的小年轻,谁都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后面又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子。不少朋友劝他再考虑考虑,要不就出去和自家骨肉在一起,要不就再结婚成家。人都说,大恩如大仇,要是这两口子起了贪念,那桂春生就引狼入室,得不偿失了。

只有桂春生自己晓得,他的选择实在不多。

凌一韦走得静悄悄的,周长城和万云帮着搬了箱子上车,他们感情不深,彼此都是人生过客,无甚惜别的理由。

而桂春生和凌一韦,还有其他几个旧日朋友,则是吃了送别饭,把人送到火车站去的。

等吃了饭回来后,桂春生身上沾了酒气,周长城赶紧扶他上楼,给他泡了浓茶,桂春生仰躺在摇椅上,满脸的疲惫,前阵子刚染的黑发,头顶又跑了一簇新白发出来,他闭着眼,不愿意动弹,也不说话,喝口茶,就让周长城下楼去,自己一个人关上灯,在屋里待了一整夜。

第92章

周长城进入这个港资工厂,融入得比他预料得更为顺利。

刚开始,他以为自己方方面面都会不习惯,尤其在与人相处上,要磨合好长一段时间,但没想到厂里的同事们来自四面八方,最北的去到了哈尔滨,最西的去到了宁夏,大家都是外来人,抱团的肯定有,但一旦打散到各岗位,就不明显了,也有一些是广东本地的,不过人数不多,聚在一个厂子里,就像是天南海北下了一大锅不同馅儿的饺子,不管好吃不好吃,一锅煮熟,何况各人做各人的事,除了级别和分工不同,完全没有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分别。

这里风气和平水县电机厂的风气是完全不同的。周长城感受着新环境带来的新奇感,每日都很有期待去上班,慢慢把在电机厂被开除的那股郁气给一点点散去。

自然,里头也因为有王忠良等人对周长城的欢迎,在他入职的那日,王忠良就介绍了四川的葛宝生和湖南的李腾飞给他认识,果真如他所说,四人在一起刚好凑一桌麻将。

这三人都是从各自家乡的国营工厂出来的,年纪都比周长城大,已经结婚有孩子了,性格相当随和,其中俨然以年纪最大的王忠良为大哥。

葛宝生说话带着川音,偶尔冒出一句“要的”,爱说爱笑,更是策划着休息的那日要组个麻将局,让大家都把家小带出来认识认识,大家都是外地来的,有缘分聚在同一个厂子里,当亲密的朋友走动也好。

李腾飞也是个开朗性子的,来了新人,说不到几句话,一下子掏心窝子,就把自己家的情况都讲了,他的堂客和独生子跟他一起到了广州,在越秀那一片租了个房子,他和周长城一样,不住园区的。

葛宝生的老婆还在老家,夫妻俩儿商量好,等他在广州安稳一些,还清了前头家里为了供他和弟妹读书的债务,就把老婆孩子还有丈母娘接到广州生活。

至于王忠良,他只说自己的妻子顶了自己从前的岗位,在国营厂过得安逸,又和父母在一起,孩子也有人带着,就暂时不动,维持异地夫妻的局面。其他倒是没有多说。

周长城的情况就更简单了,刚结婚一年多,夫妻俩儿目前就在附近的亲戚家住。时下到城市打工的人,依附同乡或者亲戚,都是很正常的事,那三位大哥都很羡慕他在陌生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可依赖的亲人。

尽管周长城有过相关工作经验,但仍需要三个月的试用期,这试用期的工资也会打个八折,不过二十块的住房补贴是没有扣的,公司规定如此,周长城计较不得。

第一天,王忠良安排了个四十岁左右的广东师傅带他操作日本机台。

这师傅是客家人,大家都叫他安师傅,安师傅一口客家普通话听得周长城费劲,每次都要重复确认一些关键的操作点,安师傅心情好就多说几句,心情不好就劈头盖脸骂人。

厂子里几乎都是这样的,老带新,新人总是要吃点排头,从前周远峰对周长城师兄弟三个这样好,该骂的一句也不少,仿佛只有打骂才能成才。

大概是天气热,周长城心里是有点躁的,可他在厂里也待了这么多年,知道其中的弯绕,男人们之间相处可没有这么细腻,从来都是简单粗暴的单线沟通,这个安师傅骂归骂,但一点没隐瞒技术,冲着这点就算是个厚道的好人,因此平日里,他还会给安师傅带点吃喝的东西。

王忠良私下和周长城说:“整个厂,安师傅是带了最多个徒弟,真正出师的没几个,因为熬不住。学我们这行的,很多都是连初中都没读完的小孩儿…”想到周长城也只有个初中毕业证,又多此一举说,“小周,我不是说你啊。”

周长城就笑,不接这个话,忠良哥说得是事实,他不否认。

王忠良见他不在意,就继续说:“做我们这行,学校里待的时间不够,就得在实践中学习。但是很多小孩儿跑出来打工,心野,外头诱惑又多,静不下心来扎实学东西。安师傅是小学毕业,文化程度也不高,你看他技术纯熟,是从前是在深圳,跟着香港的师傅们一点点打磨,十年才当大师傅,尤其是模具的抛光和打磨,那真是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我安排你跟他学,也是因为他的技术相对过关,教人的时候凶是凶了点,但是你不懂的地方去问他,他怎么都会和你说。”

“何况男人嘛,被人骂两句又怎么样,脸皮厚点,能学到东西,那能力还不是你自己的?”

周长城本来有点怄气的心思,也被王忠良给劝得服气了。

总得来说,托桂春生和方敏浩的福,周长城进入这个厂子,还是幸运的,比许多苦苦蹲在各个工业园区门口等招工的人要幸运得多。

不过,只有初中学历这件事,就在周长城心里埋下了一根小刺。

从前周小芬和周小伟考上了大学,有了工作分配,大家都觉得体面光鲜,包括师娘一直激励周小梅一定要努力读书考大学,他的触动都不那么大,因为在他看来,就算是读了高中和几年大学,等分配出来也是到国营单位上班,一步步评职级、熬资历升上去,并不是一步登天的,跟他当初在平水县电机厂去考技术级别是一样的路途,看周小芬的丈夫魏思进调动得如此艰难就知道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