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暖阳,带着几分慵懒,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农家小院的泥地上。一阵清脆的驴车铃铛声,打破了村子里的宁静。
“这是家里来人了?”屋外,一个男声带着几分好奇,悠悠响起。只见一位身形清瘦的老人,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进院子。他的脸上,岁月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却难掩那周身散发的书生气息,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温和。
“爹。”李慧娟听到声音,连忙从炕上起身,动作麻利地整理了一下衣角,脸上堆满了亲切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她的声音里,满是女儿对父亲的敬爱与思念。
“老头子,慧娟来看咱了,带了好些东西。”外婆从里屋走出来,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堆放在一旁的礼品。
“可是舍得来了。”外公嘴里虽然带着一丝埋怨,可那看向李慧娟的眼神里,满满的都是疼惜。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可对女儿的爱,从未改变。
“爹,以前日子紧,不好经常来。现在孩子们大了,我也能抽开身了,爹别怪罪女儿了。”李慧娟微微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愧疚,声音里带着几分歉意。那些艰难的过往,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对父母的深深牵挂。
“咋会怪罪你呢,就是希望你过的好啊!”外公说着,目光缓缓朝炕下站着的沈安静和沈安然望去。一瞬间,他的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那是长辈对晚辈由衷的喜爱。
“外公。”沈安静和沈安然乖巧地喊道,声音清脆悦耳,如同春日里的鸟鸣。她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眼神中透着对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外公的好奇与亲近。
沈安然打量着外公,心中暗暗想着,外公确实像读过书的人,和村里那些整日劳作的庄户人家截然不同。他的举止文雅,虽面容严肃,可那股子书生气息却格外明显,倒像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教书先生。
“这是安静和安然?”外公问道,声音温和,带着几分询问与肯定。他的目光在两个孩子身上来回打量,仿佛要从她们的脸上,找寻到李慧娟小时候的影子。
“是啊,爹,是安静和安然。”李慧娟连忙回答,眼神中满是作为母亲的骄傲。她看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又看看年迈的父亲,心中满是温暖与感慨。
“真是女大十八变,长得都认不出来了,都好些日子没见了,长得越发周正了。”外公笑着说道,因为不太习惯夸赞女孩子漂亮,便用了“周正”这个词。他的笑容里,藏着岁月的温柔,也有着对晚辈成长的欣慰。
“慧娟给你称了茶叶。”外婆把一包茶叶拿给外公看,脸上带着几分炫耀的神情,仿佛在说女儿的这份孝心是她的骄傲。
“花这钱干啥?家里孩子多,花钱的地方多,以后可别买了。”外公嘴上虽然这么说,可脸上却满是喜色,还小心翼翼地把茶叶拿起来,仔细端详着,眼中满是珍视。
“我去洗把脸去,你二哥在后头一会儿就回来了。”外公放下茶叶,转身朝屋外走去,脚步虽然有些蹒跚,却依旧透着几分从容。
不一会儿,一阵热闹的嘈杂声从院子外传来。李慧娟的二哥,也就是孩子们的二舅,拉着一辆装满麦草的驴车,和二舅妈一起回来了。他们的脸上带着劳作后的疲惫,却也洋溢着生活的质朴与满足。
二舅和二舅妈进了院子,先是和李慧娟热情地打了招呼,然后便匆匆去大门外面卸麦草。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看得出平日里都是勤劳的庄稼人。卸完麦草,他们才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走进屋里。
二舅家有一儿一女,老大是闺女叫李茹芸,和沈安福年纪相仿;儿子叫李恒,和沈安定一般大。孩子们一进屋,便和沈安静、沈安然亲昵地聊了起来,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他们的笑声,在屋子里回荡,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生机。
说起大舅,他要比李慧娟大了好几岁,结婚也早。两个闺女早就已成家,老大表姐李淑芸嫁了个做生意的,搬到县城去做买卖了;二表姐李雪芸嫁到了本村,孩子都已经很大了。三表弟李茂和沈安静一样大,大舅家这次都去县里大表姐家,所以一家人都不在家。
“慧娟,你好些日子没有来了,爹娘都不知道念叨多少回了。”二舅妈边洗手边说。二舅妈身材瘦小,但是看着很是机灵能干,手脚也很麻利,刚才卸驴车上的麦草不比二舅干的少。而且二舅妈看着也不像那种不好相处的人,对李慧娟这个小姑子也是很热情。
众人围坐在炕上,中间摆着一张小炕桌,上面摆着外婆平时锁柜子里的瓜子花生糖,还有一小碟点心小吃。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聊着家常,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李慧娟和哥哥嫂嫂们回忆着小时候的趣事,那些艰苦却又充满欢乐的岁月,在他们的讲述中,变得鲜活起来。
沈安静和沈安然好奇地听着长辈们的故事,时不时插上几句嘴,问一些关于父母年轻时的事情。她们的眼中,闪烁着对过去生活的好奇与向往。李茹芸和李恒则和表姐妹们分享着村里的新鲜事儿,从哪家的猪下了崽,到村里新修的水渠,每一件小事都充满了乡村生活的烟火气。
不知不觉间,天色就暗了下去。
“哎呦,看天儿都要黑了,这聊的起劲儿,把烧晚饭的事儿给忘脑后面去了。”二舅妈拍着脑门哈哈大笑道。
二舅妈起身去厨房准备晚饭,李慧娟也连忙起身去帮忙。灶台上,火光映红了她们的脸,二舅妈熟练地切着菜,锅里炖着的鸡汤,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姑嫂俩在厨房里忙碌着,时不时传出几句温馨的对话。
外公和二舅舅则坐在院子里,抽着旱烟,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和来年的打算。二舅说起地里的麦子,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外公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偶尔给出几句中肯的建议。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被拉得长长的,构成了一幅温馨的乡村生活画卷。
晚饭时分,一大家子人围坐在大桌子旁,桌上摆满了二舅妈做的菜,外婆宰了一只家里的大公鸡,二舅妈炖了一大锅鸡汤,然后鸡肉撕开吃,还把李慧娟带来的肉割了一些,和菜园子的菜搭配一起炒了好几个肉菜,虽然每个肉菜上就几片肉,但是放了肉的菜就是比素菜好吃太多,凉拌黄瓜一拍和蒜泥拌一起,又清爽又好吃。
李慧娟看着娘家人做的满满一桌菜,不禁红了眼眶
二舅妈则安慰着她道:“你看你,都多大的人了,你是我看着嫁人的,回个娘家拿好些东西,日子都不过了?这还要哭上一回?”二舅妈性格本就爽朗,看李慧娟红了眼眶,就说道了起来
沈安静和沈安然看着长辈们,心中感慨万千。她们感受到了外公外公及二舅舅和二舅妈对娘的看重,也明白了一家人给予的温暖与凝聚力,在这个充满亲情的夜晚,她们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团聚。
吃饭期间,二舅妈不停的给李慧娟母女夹菜,外婆是个聪明人,在儿媳妇儿面前没有表现出对女儿的看重,而是一碗水端平,也把掌家权交予二舅妈,都是让二舅妈自己张罗吃食。
二舅妈为人处事听李慧娟说平时都不差,而且和外婆关系也融洽,家里大小事情都是有商有量,一家人关系和睦,让李慧娟很是欣慰。
饭后,李恒拉着沈安然在院子里玩耍,李茹芸性格和沈安静有些相似,安静话少眼里有活,李恒比较活泼热情。大人们则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继续聊着天。乡村的夜晚,格外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夜的寂静。月光洒在院子里,给整个院子披上了一层银纱,如梦如幻。
李慧娟本想吃完晚饭回去的,被二舅舅训斥了一顿才安心住了下来。饭后一直在说话,直到夜很深了,大家陆续回屋休息。沈安静和沈安然躺在炕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声,渐渐进入了梦乡。
沈安静、沈安然、李茹芸表姐、还有李慧娟和外婆睡在了上房的大炕上,外公睡在了外间炕上。沈安然一躺下就睡着了,但是她好像一直都能听到娘和外婆小声说话的声音。这一次的回乡之行,对于沈安静和沈安然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她们不仅感受到了外婆外公对娘有多重要,更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这份亲情温暖着她们的心灵,也成为了她们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而对于李慧娟来说,回到娘家,见到年迈的父母和久违的亲人,心中的那份牵挂与思念,也终于得到了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