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季萦之前料想到的那般,三姑娘是想要利用四姑娘犯下的错事,以她们同是受害者的身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自己对她心软,最后达到她的目的。
她有些惊魂未定的道“幸好母亲明察秋毫,及时制止了四妹妹继续糊涂下去。不然咱们家姑娘的名声就都毁了。”
她说着就看了看季萦,似是自怜道“我便罢了,庶出的身份日后便是低嫁也不过是命而已。可六妹妹不一样,眼看就要嫁入肃王府了,若因着这样的事毁了前程,四妹妹便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季萦就淡笑了笑,道“此事父亲和母亲不是已经有了决断么,三姐姐不必为此忧心。”并没有顺着她一起批判四姑娘的不是。
许是做了一回人后落井下石的小人,三姑娘面对季萦清澈的眸子就有些不自在,她笑了笑,主动圆场道“四妹妹做出这样的事,还能好端端的留在家里,也是母亲慈心。若在旁人家,怕是早就被送到尼姑庵剪了头做姑子去了。”
“三姐与四姐住在一起,可瞧见四姐如今怎么样了”季萦问道。自上次连枝找过她一回,她很久没有听到四姑娘的消息了。
三姑娘虽恨四姑娘差点带累了自己,但想起她如今的境地,面上也不由露出些怜悯的神色,道“还能如何,刚被关起来的时候日日哭闹不休,闹着要见父亲。等父亲去时,就哭着求情,还奢望着想让父亲许了她与那冯公子的亲事。说起来,四妹也是个可怜的,她性子清高,平日又喜欢看那些诗词,原本是个聪明之人,却生生被那些诗词带累了。”
三姑娘对四姑娘得评价季萦不置可否,只问她道“那父亲可答应了四姐姐的请求”
三姑娘摇头,道“父亲素来重视规矩,四妹妹做出这样有辱家门的事没被打死也是因着母亲的求情,父亲又怎会再帮着四妹妹呢。”
她说着就有些试探的问季萦道“说起来四妹妹与那位冯公子真的不可能么四妹妹说她与那冯公子是两情相悦,可见这件事里也有那冯公子的责任。若与冯家的亲事真能成,一来可以周全四妹做下的糊涂事,保全咱们家的名声,二来四妹也算是因祸得福有了个好姻缘。”
季萦心里就叹了口气,三姑娘到底还是无法对自小一起长的妹妹视而不见。她虽有些自己的小盘算,但也未尝没有想着伸手拉一把的心思。
只是这件事却不单是表面上那样简单。
她没有丝毫的隐瞒,直接道“冯家乃是世代清流之家,自然将读书人的风骨看的十分重,讲究个正统嫡出。而那冯公子是家中的嫡长子,自小拜在名师门下念书,背负着家族的期望。冯家是绝不可能让一个庶女与他为妻的。”
她说完看着三姑娘眼里的失望,索性将话说的更为透彻“四姐姐擅自与人通信,且不说那位冯公子的真实意思到底是什么,只四姐姐被禁足的这些日子,冯公子失去了四姐姐的消息却一直未曾有过动静,便不难知道他的选择。而且就算咱们家不顾惜脸面将事情闹到冯家去,最后的结果也只可能是四姐姐委身去冯家为妾。为妻是决不可能的。”
三姑娘在心里摇头,冯家不过是寒门出身,尚且如此。自家的门风只有比冯家的更严的。若四妹妹真要与人为妾,家里怕是早就将她打杀了以保全一族的风骨。
她苦笑道“瞧我,我这是与四妹一样,鬼迷心窍了。”
季萦就安慰她道“三姐也是记挂姐妹之情罢了。”
三姑娘叹气道“记挂有什么用,咱们女子生来就如浮萍一样,万事都由人做主。我尚且连自己的将来都把握不住,更何况旁人的。”
这是对她的婚事表示担忧吧
季萦想了想,就道“三姐姐是咱们这一房的长女,阿娘定不会委屈姐姐的。”
这话倒也不是安慰,余姨娘在陈氏跟前一直懂得伏低做小,三姑娘行事也还算孝顺知礼。陈氏不论是看在她们母女俩人老实本分的份上,还是为了她们这一房的面子都不会让三姑娘胡乱嫁出去。总得找个面子底子硬实的才行。
对季萦的话,三姑娘心里五味杂陈。母亲确实对她的亲事还算上心,挑选的几家郎君也还算上进,只是她心里始终记得上次去肃王府时见识过的富贵。
母亲给她挑的大都是嫡子,有了这样的身份家境上自然就有些不尽人如意。这样的人选,她姨娘听了不知道多高兴,但她心里却是有些排斥的。
姨娘总告诉她只要夫婿有上进心,她陪着熬上几年就有后福了。但她自小就是锦衣玉食的长大,又哪里能吃得了家贫的苦头。寻常人家的日子她是知道的,为了过日子一盘肉一件衣裳都不舍得吃不舍得穿。
再说她便是真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为夫家劳心劳力,可自古男儿多薄幸。谁又能保证等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而他达的那一日还能想起自己为他付出的呢
诗文里不是总唱悔教夫婿觅封侯么自己是庶出,娘家又没有个得力的亲兄弟,将来多半也是要竹篮打水一场空的。
同为一家姐妹,日后六妹妹享受王府富贵,日日呼奴唤婢,山珍海味,而自己却要为柴米油盐费心思算计,这样的日子她如何能忍受。
默默下定决心,三姑娘就似是为难的开口道“母亲对我的好我是知道的。只是六妹妹,姐姐与你说句实话,我不求日后的夫婿能出息的如何有权有势,但却也受不得家徒四壁。在家里我虽是庶出,但母亲却从未亏待过我,吃住行卧样样都是好的。我真怕日后嫁个薄祚寒门,吃苦受累不说,怕就怕遇上个薄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