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声响彻云霄,喊杀声震耳欲聋,
只见天幕上一支声势浩大的草原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向中原挺进。
沿途的城镇在瞬间就被攻陷,而百姓们则四处逃窜,他们的哭声和喊叫声交织在一起。
【辽国大军进入宋朝境内后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破宋军守备的德清军,通利军等。】
【并俘虏了宋将王先知和王继忠,辽军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城北。】
【要知道澶州城距离东京汴梁仅有二百多里,若澶州有失,辽国骑兵即日就可抵达京师。】
【面对这一情况,宋廷上下大惊,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和签枢密院事陈尧叟为代表的主迁派当即建议真宗迁都南京或成都。】
“放屁,决不能迁都!!!”
“燕云十六州都未拿回,再将京师让与辽国,我大宋成什么了,还能算一个皇朝吗?”
“妄议迁都者,该杀!!!”
听到有大臣建议迁都,赵匡胤立即火冒三丈,不就是敌军攻进来了,打回去就是。
这几人真是该杀,不过想来德昌那孩子应该没有听取才对。
【而在此时,宰相寇准力排众议,请求宋真宗御驾亲征,进行坚决抵抗,同为宰相的毕世安也支持寇准的想法,而真宗却犹豫不决。】
【于是寇准对真宗说:陛下御驾亲征,三军将士必定士气大振,我们再派部队袭击辽军的后方,辽军一定会失败的。如果陛下南迁,军队没了主心骨,就会抵挡不住辽军,敌军就会觉得我们软弱可欺,长驱而入,那样,大宋的江山就将不复存在。】
【就这样真宗听取了寇准的建议,决定亲自北上抗敌。而澶州城内,将军们看到皇帝亲至果然士气大振,在之后的战斗中宋将张环更是以床子弩射杀了辽军主将萧挞凛。】
“这还差不多,有个皇帝的样子。”
看到宋真宗肯御驾亲征,且战场之上取得胜利,不少古人都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辽国主将都死了,接下来是不是该反攻了?”
“应该是,那辽军正面战场遇挫,又如此深入敌后,长久下去补给也吃不不够。”
“看来就是此战过后,辽国被灭,宋朝完成天下一统,如此功绩,确实足够泰山封禅。”
“没错,没错。”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觉得自已猜到了结局,不由得欢呼雀跃起来。
“哼,想多了!”
而朝代靠后的古人们则是不屑的冷哼一声。
【此时辽军一方因为深入宋朝境内,又没有攻陷澶州,担心腹背受敌,于是萧太后听从了降将王继忠的建议主动求和。】
【而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他本就不想畏辽如虎,并不想和辽国开战,于是马上回信表示愿与辽国达成和解,又派出殿直曹利用作为使臣去与洽谈议和事宜。】
【寇准在听到消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赵恒苦谏,称辽国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边防大将杨延昭也派人上书,称敌军人困马乏,我军士气高涨,正应该趁此良机,扼守各路要道,对敌围而歼之,然后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宋真宗一意孤行坚决求和,而群臣也想早日结束战争,无奈寇准也只能妥协,最终双方最终展开了和谈。】
“什么,打赢了还要和谈???”
“这个宋真宗脑子是有病吗???”
“对啊,从来都是打输了才和谈,打赢了不就该乘胜追击才对。”
“真的,这辈子都没这么无语过。”
古人们觉得脑子有点转不过弯了,刚才还以为宋朝会灭亡辽国,结果就这???
而赵匡胤此时脸已经黑的像锅底一样。
“朕早该想到的,为什么从这孽畜是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为什么朱元璋和朱棣不去封禅。”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驾驴车跑路,儿子打赢了求和,真是一堆废物。”
刘彻也是把手里的竹简一摔,颇为无语的说着:
“怎么又是这种玩意,上一个朱祁镇原本以为是战神,结果是个垃圾,这次的赵恒也是一样。”
“最主要的是这垃圾还有脸去泰山封禅。”
“朕都感觉泰山已经脏了,不想再去了。”
【而在和谈时赵恒也怕割地求和,会遭后人唾骂,于是对曹利用说:“只要不割地,能讲和,辽国就是索取百万钱财,也可以答应。”】
【而曹利用问底线到底多少时,赵恒不假思索地道:“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寇准听到之后,又暗中把曹利用叫了过去,说道:“皇上虽有百万之约,但要是超过三十万,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最终宋辽之间缔结了协约,史称澶渊之盟,协议规定:】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此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不得在边境地区修筑城池堡垒。)
(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就此宋辽结束了二十五年的战争,而对于澶渊之盟后世有人认为打赢了还要每年上缴“岁币”,这是莫大的耻辱。】
【而有些人则认为,这点岁币对于宋朝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以这么点代价换取了宋辽之间百年和平是非常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