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翻开第三篇文章,苏凌云毫不留情的指出苏宇的错误“固然,传统守旧的思想,以及家法大于国法的现象屡屡生,但是以孝治国是朝廷推行的根本国策,不可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你说父母不一定都是对的,孩子也不一定都是错的。这很对,一点儿都没错。但是写在这篇策论里面就是打错特错“
苏凌云皱着眉头,一字一句的给苏凌云指出了这三篇策论里面那些“大逆不道”的词句,说的苏宇羞愧不已。
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彻底忘记了现代的生活规则,已经彻底融入了这个时代,接受了古代的思想,但是却忘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些融入骨血的观念是根深蒂固难以拔除的。
夜色渐深,苏凌云说的口干舌燥,端起茶栈喝了一口茶,才现茶水已经冰凉。今日这些话不宜外传,苏凌云在屋里连个小厮都没留,全赶了出去,所以旁边也没个端茶倒水的人。
苏凌云放下茶盏,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不管你这些观点都是怎么想出来的,现在就把他们彻底忘掉若是你在科场上写了这些乱七八糟的,那一旦被人拿出来做文章,谁也救不了你。”
苏宇起身恭恭敬敬的应下“是,徒儿知道了。多谢师父的指点,徒儿一定谨记于心,不敢有丝毫的忘却”
苏凌云轻轻的摩梭着手上的板纸,继续开口说道“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这两年在府里也读了不少书。
你的水平我心里清楚,要是不求名次的话,考个举人还是比较稳当的,考上进士绝无可能。
恰好今年是乡试之年,你也很久没有回家看看了,今年你就先去考一次乡试,然后回家看看。接下来你就去游历两年吧。
旁人说得再多,也不如你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你从小就在小县城里长大,而后又直接来了京城。从没有去广阔的天地里面走一走,所以眼界狭窄了些也是难免的。
这次游历四方你要用心的观察,世间百态,嬉笑怒骂。世事洞明皆学问,只有你有足够洞察人心的本事,你才能写出动人心弦的文章。”
苏宇有些愣神,但很快反应了过来“徒儿一切皆听师父的安排。”
苏凌云点了点头,这个徒弟一向听话,这点他倒是不担心。“如今虽然是太平盛世,可山匪流民也是到处都是,你那几个小厮到也还行,这次回去你院里那几个人你都可以带走,这是卖身契,还有两个孔武有力的壮汉,有这些人,你的安全我也能放心些。”
苏宇忙想推辞,却被苏凌云一句长者赐不可辞给挡了回去。只好应下。
乡试的时间不等人,虽然还有一个多月的功夫,可苏宇是突然得到的消息,虽然之前也有这一次去考试的心理准备,但是苏凌云一直没有话,倒也没有收拾东西。
这会儿倒是有点手忙脚乱起来。幸亏苏宇身边的几个丫鬟小厮能干,这才能显得不那么混乱。
苏风桓今年也要去考试,不过他如今还没有去考过试呢,倒是要从县试开始考起。
武安伯府苏家和苏宇那个苏家虽然同姓苏,但是却是毫不相干的,武安伯府老家在青州府,而苏宇老家在庐州府,一南一北,两人就是想同路而行也是没有办法的。
这两年在京城,苏宇也是交了几个朋友的,如今要离开了,还是一走就是几年,倒是要和其他人说一声。
苏风桓也是一样,所以两人干脆邀请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喝茶赏花,办了一场小宴。
听说苏宇要去游历天下,丰文康倒是颇为羡慕,刘元清也是。作为刘侍郎,哦,不是,刘元清的老爹如今已经是工部尚书了。
作为刘尚书唯一的子嗣,在刘元清的安全上,刘尚书看得格外重,从不许他独自出远门。而刘尚书又身居高位,很少有能出京的机会,上次刘元清跟着刘尚书出京办事还是苏凌云收苏宇为徒的时候呢。
这次刘元清也要去考试,不过全程都被刘尚书派去的人仔细照顾着,一考完就要回来。
对于能到处跑的苏宇,刘元清自然羡慕极了。不过他倒是也拎得清轻重,虽然羡慕,但是对于自家亲爹倒是没有怨言。
几人吃吃喝喝,很是诉说了离别情谊,到了深夜才散去。,,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