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就让前军主将亲冒锋矢,没必要。
很少有人攻城时起的第一波进攻就是总攻的。
“中军可死战,将军若是不信,可立督战队,后退者皆斩!”
崽卖爷田心不疼,况且卖的还是别人的田。
所以陈适也紧接着开口。
“我认为还是先建云梯为好。”
“我昨日就下令让民夫们去附近砍伐树木。今日刚好可以先造浮桥。”
“……”
午间,在吃完午餐后半个时辰。
朱镇英的大纛高高耸立在大营内,寒风将血红色的“朱”字大旗吹的呼呼作响。
数百民夫在他们长官的带领下,纷纷扛着从远处砍来的木料,前去鄢水河那里,准备修建浮桥。
打仗民夫们作用不大,但土木营造这些事情,民夫们才是真正的主力。
在这些民夫的两侧,各有一个五百人组成的军阵护卫着他们。
鄢水关本就是依托鄢水而建,当年负责修建之人可能是害怕鄢水暴涨倒灌城池,导致城池被长年水泡而倒塌。
也有可能是担忧敌军从鄢水走水路来进犯。
更有可能,当初的修建者是个玩弄人心的高手,懂得如何最好的撩拨进攻者的心思。
种种因素下,人家放着鄢水这个天然的护城河不用,干脆将鄢水关的城门修到了距离鄢水南岸河滩约莫两里地的位置。
给你攻城的人主动空出一片长将近七百米,宽约有三公里的河滩来起进攻。
因为在上游下游都没有鄢水关面前这种河沙冲击许久形成的河滩开阔地带。
所以对方主动留出来的这片区域,是大军踏足南岸后唯一一个可以结成军阵立足的地方。
眼前的这片开阔地带,其实是必选题。
人家主动给你留将近七百米的空地准备进攻,看似一片好心。
其实内里的心思很多。
第一,逼着你做出选择,大军如果全部到鄢水南岸的河滩上。
那样的话,以河滩上人群的密度,城内弓箭手的箭矢都不带瞄准的,只需躺着地上,以脚蹬弓,然后射击,自然会有倒霉蛋去接箭。
或者直接将连弩车往墙头上一摆,七百米距离,也足够攻城一方难受的了。
若是选择大军在北岸不动,小股部队一波波的派人过去尝试,那纯粹就是添油战术,蠢不可及,人家消耗都消耗死你。
第二个目的,让进攻方陷入沉没成本的圈套中。
看似主动给你留下几百米的进攻地带,但这可不代表人家主动放弃鄢水之险了。
这种自然形成的天险,简直就是打“半渡而击”的教科书式地形。
若是能轻易放弃,那才有鬼。
进攻方要想攻城,就必须要先跨过鄢水,可跨河而击,光听名字就知道不是什么容易的差事。
跨过河之后,进攻方就只能陷入对方的第一个目的,那个选择题那里。
是冒着敌军的箭雨,强行冲杀。
还是大军在北岸观望,让小股部队南渡,玩添油战术。
一旦退却,将好不容易拿下的南岸立足点让出去,搞不好又要再进行一次跨河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