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李世策本人的实田真的被封赏到了西陵县这里,那李家大可以抽调一批人过来镇守。
可巍岚他们几人不同,他们背后的家族都没有李家这个能力。
除非选择投靠某个有这种能力的大家族,导致自己的实田不“实”。
否则,光靠他们自己,根本无法守住。
…………
慈悲之心,其实在很多时候,和军队这种暴力机构是不兼容的,甚至是对立的。
但在特定的时候,这两者也可以很融洽的结合在一起。
就比如现在,因为战争本就是政治的延续,是利益的冲突。
考虑到战后大家的封地会在这里,手底下部分正卒的虚地也会分在这里,大家日后要负责治理此地,麾下的士卒更是要融入此地。
穷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就是富人资产的一部分。
所以李世策他们现在选择救助当地的穷苦百姓,换种说法就等同于在拯救他们未来的资产。
所以开仓放粮救助当地灾民并借此降低当地百姓对自己等人的抵抗情绪这件事。
因为已经和大军所有人的切身利益相关,此刻就显得尤为重要。
………
动用军粮去救济刚刚占领之地的百姓!?
往大了看,也就是从长远一些的战略意义上来说。
值!
此乃仁义之师才会做出的举动。
而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兴仁义之师,天下莫敌,兴不义之师,天下皆敌。
只要大家最终能成功坚持下去,西陵城为此活下来的灾民,他们会记得这一切。
他们会和脚下的土地一起,全都归于大玄,融入大玄,只需几年的时间,西陵城就能像大玄境内其他的县一样。
甚至有西陵城这个例子摆在前面,对于大玄日后占领并统治百灵国其他地方都有益处。
但往小一点看,也就是从短期的战术意义上来说。
用己方军粮,救助一个刚刚攻占不久,己方立足未稳的城池的百姓。
一个字,
蠢!
蠢不可及!!
可有些事,人一旦站在那个位置,就必须得往长远方向来考虑。
最终,因为有东南吴郡,陈家的教训在前面摆着,再加之赈灾救人已经和全军上下,尤其是主要将领的切身利益都有关系。
所以李世策和赵战海两人决定。
大军的军粮,可以动一部分,这是为了来年大家更方便的治理此地。
但军粮绝不能为了救灾动用太多,因为一旦军队的粮草出现问题,触及底线。
那别说统治新占领的土地了,就是能不能保证大家活着回去大玄都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