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堑长一智,可记住了?”
“记…记住…了。”
崔显从牙缝里倒吸了凉气表情痛苦的答道。
“走吧。”
余庆之挥了挥手,崔显潦草施礼,匆匆离去。
“将这副镣铐给郭潇戴上,立刻着人押送至京都缉仙司受审。至于郭慕怀嘛,好生监管起来留待吏部自行处理吧。”
余庆之挥动衣袖,乌黑之中泛着点点银光的手铐脚镣自袖口飞出落在郭潇身旁。
曹源、张嵩连忙称是,另一边郭慕怀却是不甘坐以待毙,目光一扫仍围聚在衙门外的汾城百姓顿时计上心头,高声悲呼道。
“郭某至汾城赴任四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终日不敢懈怠。只为不负皇恩浩荡,不负满城百姓期望,一心只为汾城谋福祉。可叹今日遭受奸人构陷,欲夺我父子二人性命,胸中抱负已是再无施展的机会。
然,郭某却绝不会屈从于尔等无耻奸邪,即便是死,也要将一腔热血留在汾城这片土上。
陛下,臣愧对您的恩典,愧对汾城父老乡亲们的爱戴啊。臣…去也!”
喊罢,郭慕怀便朝旁边的柱子一头撞去,可脚下却是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踉跄着摔倒在柱前。
摔倒之后郭慕怀也不起身,趴在上以手捶,嚎啕大哭。
衙门前围观的百姓们动容了,之前生的一系列变故看的稀里糊涂,不明所以。可郭县令的一番慷慨陈词大家却是听得明白,这不就是大戏里面,奸臣逼迫忠臣的戏码嘛。
加之郭慕怀这个县令当得虽不干净,但任期四年内汾城没有出过一桩冤案,这却是实打实的老百姓能够看得到的功绩,因此也便有了郭青的称号。
郭青的遭遇顿时激起汾城百姓们的义愤之气,一时间无数双喷着怒火的眼睛恶狠狠的瞪向余庆之,更有人挥舞着拳头高喊‘打死那个穿白衣服的奸臣!’。
有人起了头,形势便有些失去控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诅咒、辱骂余庆之的行列。声浪震,大堂屋顶的瓦片都在瑟瑟抖,陈年老灰簌簌下。
这是要…民变啊!
长街上的百姓渐渐有失控冲击衙门的风险,曹源、张嵩及一众捕快衙役被这阵势吓得面色苍白,脑子里想着找个机会赶紧逃离,以免被愤怒的百姓乱拳打死。
危急时刻,在旁边做了好久看客的师爷李奉节突然站了出来,挥舞双臂朝愤怒的汾城百姓呐喊,却是被巨大的声浪淹没,根本没人能听到他在喊什么。
李奉节心里苦啊!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郭慕怀下狱已成定局,作为郭慕怀最亲信的师爷,李奉节肯定是要被清算的。
现在唯一保全自己的机会,就是立刻更换阵营并且戴罪立功。
于是乎在曹源等人寻思跑路的时候,李奉节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
郭慕怀暗里的那些勾当,没有人比李奉节更清楚了,有他现身说法,一定能够取信于汾城百姓。
可现在的问题是,任凭李奉节喊破了喉咙,就是没人能听到他在说什么。
旁人听不到,不代表余庆之听不到。
郭慕怀玩的这一手的确是出乎了余庆之的预料,还在苦恼如何平息百姓的愤怒,听到李奉节呼喊的内容后,微微一笑心中大定。
“肃静!”
余庆之张口说出两个字,便犹如炸雷一般响彻整条长街,盖过了汾城百姓出的声浪。
百姓们被吓得打着哆嗦闭上了嘴巴,汹涌澎湃的气势瞬时烟消云散。
李奉节抓住机会,顾不得耳朵里的嗡鸣,声嘶力竭的喊道。
“鄙人乃是县衙师爷李奉节,鄙人敢用性命作证,汾城这四年来的所有案件,均是由捕头荣非所破。郭慕怀就是个欺世盗名的无耻之徒,乡亲们可千万不要被蒙蔽欺骗了呀。
此外,鄙人这里还有诸多郭慕怀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的罪证…咳咳咳咳…乡亲们,郭慕怀才是汾城最大的奸臣啊。”
“本官乃是县丞曹源,可以证明李师爷所言句句属实。”
“本官主簿张嵩,也能证明李师爷说的都是真的。”
见局势稳住,曹源和张嵩连忙跳将出来分润功劳。
长街上的百姓闻言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尴尬,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相信李师爷的话吧,显得自己立场不够坚定。不信吧,有县丞和主簿联名作保,这事又假不了。
“既然真相已明,便都散了吧。”
余庆之语气威严的说道。
百姓们意兴阑珊,耸拉着脑袋渐渐散去,长街之上为之一空,竟是连商铺都挂上了门板关门歇业了。
今这通事闹得,怎就这般窝火,都怪该死的奸臣郭慕怀让自己丢丑。
县衙之中,余庆之代表皇帝陛下对曹源、张嵩夸奖勉力一番,交代汾城诸事暂由二人代管,便带着荣非和纪柔儿离开。
此间事了,荣非、纪柔儿回到家中带上换洗的衣物和银钱,又到城外给刘墉、齐秀泰坟前烧了些纸钱元宝道别之后,踏上去往大晏京都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