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长平侯;
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邵陵侯;
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颖阴侯;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舞阳侯;
司徒华歆为太尉博平侯;
司空王朗为司徒兰陵侯;
曹在爵位的给予上,要比他的父亲文帝丕大方的多。
文帝即使是给诸如夏侯尚之类的心腹封爵,也不过止于乡侯级别[注2]。
而曹不然,只要是对帝国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他一概不吝封赏,登基之后,正式给那些功劳卓著的人加封侯爵,而这十余人自然也因此而享有着莫大的殊荣。
曹如此做法,使得整个朝堂呈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
太和二年春正月。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魏降蜀。
曹诏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自己则御驾亲征,屯守长安,魏军军心因此大为振奋,右将军张又破蜀军于街亭。蜀军失去重要据点,这才败走,三郡收复于魏。
秋九月,曹遭受了登基以来的最大损失,那就是大司马长平侯曹休中了吴将周鲂的计谋,被吴国大将陆逊诱至石亭,惨遭埋伏,折损大魏战士万人,曹休也因此而羞惭不已,发病薨逝。
长平侯曹休作为宗室首辅,又是大魏最高军事统帅,一向威慑着东吴,多年以来几乎快要将东吴的北面防线撕碎,可是此次他却中了吴军诡计,羞惭而亡。
曹休这一死,让曹也颇觉心痛。
十二月,蜀丞相诸葛亮再次北犯,包围陈仓,幸好大将军曹真预先遣将军郝昭拒守在陈仓,这才没有让诸葛亮攻破陈仓,蜀军粮尽而退。
这数年来,曹面临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与磨难,但他从未胆怯过,每次都是从容应对,以至于他很快便在朝堂之上树立了威信。
虽然他有四位顾命大臣,但他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手腕,可以让那些重臣权臣俯首听命,发挥出他们自己最大的作用,而不是让他们用手中的权力来掣肘自己。
所有人都坚信,他们的君主绝对会是一位明主,没有人会再去怀疑曹的能力,因为皇帝的才能已然毋庸置疑。
曹抚摸着宝座扶手边的龙头,这无边的权力给了他证明自己的机会,让他有时感到志得意满。
可是他也发现,这个宝座似乎有着什么魔力一般,竟让自己曾经的爱妻、挚友,一个个在自己面前变得胆战心惊,如履薄冰,他发现当自己登上了这个宝座的时候,就注定会成为一个孤寂的人。
这数年来,最让曹痛心的,是失子之痛。
他的儿,他的穆儿……这些年,他似乎是受了什么诅咒一般,两名皇儿都是刚刚封王、不足一岁便夭折而亡!
他终于明白了当年父皇为何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疏远。
为帝王者,注定孤寡。
放眼朝堂,臣子之中,固有位高权重者,如邵陵侯曹真,舞阳侯司马懿,但却从没有人敢在曹目前有哪怕稍微一丁点儿的骄傲,因为没有人敢在他目前这样做。
“参见吾皇万岁!”满朝臣工拜伏在地,山呼朝拜。
“众爱卿,平身。”曹的声音虽然柔和清亮,听起来毫无威慑他人之感。但每一位臣子莫不是一副战战兢兢、毕恭毕敬的模样。
【注1】:夏侯玄字太初,曹羲字昭叔。
【注2】:自曹魏起正式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二十等爵,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以后为历朝所沿行。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
王为皇室宗亲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宗室、功臣都有,均有封地;县侯、乡侯、关内侯为功臣及子弟起家封爵,无封国,食租税。
王至男视官一品,县侯视三品,乡侯视四品,亭侯视五品,关内侯视六品。
黄初三年始封皇子为王,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乡侯,公之庶子为亭伯;
黄初五年改封诸王皆为县王,以县为国;
明帝太和六年再调整,改封诸侯王,以郡为国。
王国置相、都尉、傅、保、友、郎中令、中尉、大农、司马、家令各一人;
公国职员如王国;侯国置相(八品,相当县令)一人以及家令、家丞、傅等家臣。
除以上九等爵外,也有对庶民、士兵的赐爵,即曹操时在关内侯以下创立的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皆为不食租的虚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