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如點頭同意,並沒有說把銀子給寧瀾讓他隨意去花的話。
他太了解寧瀾,在涉及利益的事情上寧瀾很有原則,因此他也會給寧瀾百分之一百的尊重,之前修建寺廟寧瀾願意用他的錢應該也是因為那是件行善積德的事。
兩人說定後,寧瀾便安排阿南和阿北去找合適的鋪子。
「我已知會了長遠,讓長遠的人帶著他們去找,可免走一些彎路。」
「好。」
隔日張長瑜知道了他們要合開鋪子的事情不依,「不行,賺錢的營生你和三哥都有好多了,開鋪子的機會留給我吧,我也想賺些零花錢。」
張九如聞言從書上抬起了頭,「開鋪子可不是百十兩銀子的事,你哪來這麼多錢?」
張長瑜神秘兮兮道,「你別管,我自有我的法子。」
「那也得問問你瀾哥同意不同意。」
張長瑜把目光轉到寧瀾這裡,一臉期待。
寧瀾笑道,「我只要錢,至於錢是誰出的我不管。」
「我就知道,瀾哥最好了。」
「你別高興的太早,你瀾哥好說話,但我要與你約法三章,」張九如放下手中的書,嚴肅道,「一、鋪子所有的籌備事宜都由你去安排,你瀾哥只管定菜單、教手藝;二、此事不許叫我們三人之外的人知道;三、我不過問你的錢從何而來,若鋪子沒賺錢不許埋怨,你的虧空也得自己想辦法解決。」
張長瑜認真思索一番,「再加一個三哥吧,此事不叫我們四人之外的人知道。」
張九如哪裡不明白他的小九九,點頭應下了,「成。」
於是寧瀾便做了甩手掌柜,關於鋪子的所有事都交給張長瑜了。
張長瑜還要上學,只有下了學和休沐的時候有時間,寧瀾不催他進度,他自己也累個夠嗆。
最明顯的就是剛說定此事時張長瑜還是滿臉的興奮,現在臉越來越耷拉,稚嫩的臉上浮現出幾絲與年紀不符的苦澀。
寧瀾忍不住道,「可是遇見難處了,需要我幫忙嗎?」
張長瑜撥浪鼓似地搖頭,「沒有難處,不用幫忙,謝謝瀾哥了。」
寧瀾聞言便打消了念頭,悠哉悠哉的揀盤子裡的果脯吃,盤中有桃脯、杏脯、梨脯、櫻桃煎和秋海棠,寧瀾最愛吃秋海棠。
張長瑜正一肚子的苦悶,鋪子的事他原本想找三哥幫忙,可大哥提前打了招呼,三哥那邊輕易不鬆口,若想攻破他,得花好一番功夫,這兒瞧見了寧瀾如此自在,急地撲過去把盤中的秋海棠都挑出來,塞嘴裡了。
「我的小少爺,你也不怕噎著,」這個節骨眼寧瀾也不敢笑出聲,只能憋著,趕緊給張長瑜倒了一杯茶讓他喝下去順順。
「再、再來一杯,」張長瑜艱難地吞咽一口,上牙頜和腮幫子上仍黏著許多果肉,說話都不甚清楚。
又隔了幾日張九如散了衙回來,吃完飯拿出了幾張皺巴巴的紙在燭光下看,寧瀾好奇問道,「這是什麼?」
「長遠讓長瑜寫的計劃書。」
「怎麼皺巴巴的?」
「為了不讓旁人知曉,長瑜半夜偷偷寫的。」
寧瀾便把前幾日張長瑜來過的事情說了一遍,「你家裡又不準備讓他往官場上走,怎麼開個鋪子你還叫他偷偷摸摸的。」
張九如溫聲解釋道,「長瑜是個張揚的性子,一時興致上來總口無遮攔,這一點不管他日後做什麼都容易被人抓住小辮子,因此我才借這件事磨練磨練他。」
張九如父親雖還健在,但大宅門裡面子女多,張父總有顧及不到的時候,張九如作為長兄,必得多操心了,尤其張長瑜是他的嫡親弟弟,血緣上就親近很多。
張長瑜費盡心思把張長遠磨下來後,有張長遠的幫忙,鋪子的進程就快了很多,如今鋪子已經定下,開始著手裝修了。
張長瑜也總算開竅了,通過寧瀾,把阿南當作管事聘了過去,現在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阿南替他盯著。
寧瀾這邊則在制定菜譜,州城的菜樣上添添減減,去掉兩樣拿到經歷不顯眼的,加了一道艾窩窩。
艾窩窩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在《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
艾窩窩是拿圓粒糯米做的,浸泡至能拿手搓爛的程度,濾去水分,上鍋蒸熟,熟了之後倒入少量白開水,關火燜至糯米把水分都吸收。
蒸糯米的時候正好準備餡料,現代艾窩窩的餡料很多,什麼山藥枸杞、紅豆沙的,寧瀾只準備做傳統的什錦餡。
芝麻、核桃碎炒香,冬瓜糖、糖漬橘皮、醃漬青梅、山楂糕切碎,加入白糖、少量香油拌勻,最後拌入一點桂花蜜。
吃透水分的糯米順著一個方向攪至起黏,案板上灑一層熟粉,將糯米搓成長條,分出等量的小劑子,按成餃子皮大小,包入兩勺什錦餡,收緊口,整理成圓形,頂端點綴一小塊兒橙色的漬橘皮,一個個軟糯香甜的艾窩窩就做好了。
寧瀾正做艾窩窩的時候,王夫人著人送來幾個飽滿清脆的西瓜。
這西瓜產自大興府,享有盛名,皮薄,瓤紅,汁水又甜又多。西瓜來的正是時候,給了寧瀾一個靈感,他可以再做一道「西瓜酪」,添到菜單上。
西瓜酪是老北京特色消暑美食,原來沒有空調的時候,街邊小店只有個楞個楞的老式風扇,坐在不知年代幾何的木桌椅上,吹著不知道是涼是熱的風,吃上一碗冰涼涼的西瓜酪再舒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