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是这一章的核心思想。
老子告诉修者,灾祸和幸福并非绝对,而是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正如塞翁失马的故事所揭示的那样,马儿丢失本是一场祸事,却因此带回良马,又变成了福事。然其子骑马摔断了腿实是祸事,但却因此避免了服兵役,保全住了性命,又转为福报。
这是在启示修者,在红尘世道中,面对生活中的福祸之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得意时不骄纵过火,失意时不绝望不振。
此章还通过“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的对比,展现出了为政方式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统治集团政治宽厚清明时,民众自就淳朴忠诚;其政治苛酷黑暗时,民众就狡诈且抱怨。这启示修者,看待万事万物不能只识片面,而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其利弊,作取舍。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指出人对事物变化的迷惑。在现实中,修者常以固有观念,评判是非善恶,却忽略其可变性。
一些人起初善良,后因利益诱惑变质堕落,而修者往往难以预料和理解如此种一般的转变。
同时,红尘世道社会现实中,存在各种复杂现象和问题,比如人际关系中的虚伪与真诚、竞争中的合作与对立等。这都要求修者,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莫被事物表象所迷惑,当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处世原则。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描述并展现了圣人的大智慧。
圣人老子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他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这启示修者,在红尘世道之人际交往中,应当坚持一贯原则,同时尊重他人之观点和选择,无论说话做事都应坦率真诚,切莫虚伪假装,同时也要考虑他人之感受,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贯穿始终,告诉修者,莫要过于迷恋和执着于某种状态或者结果,因为事物的本质是不断变化的。只有顺应自然,接受变化,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致远和外在的和谐共生。
在红尘世道日常生活之中,应学会接受和适应一切变化,保持住那种平和怡然的心态。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曰:“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其中之意是“天下的政治,好像不清不楚,但是百姓却能风俗淳朴,天下的政治好像明明白白,但是百姓却有太多的缺憾和疏懒!
灾祸是福气产生的根源,福气是灾祸藏伏的处所。这样祸福相互交替,有谁知道何时是极限呢!?
天子若没有按正道行事,天下正道之人也会变成追求异变之人,善良之人也会变为妖孽。人们处在迷惑之中的时间本来就已经很久了!因此,圣人保持住自我的方正,却不按唯一的标准,去要求众人。保持自我的清廉寡欲,却不割裂伤害众人。保持自我的率直,却不随意而为。保持自我的明察秋毫,却不炫耀自我。”
话说满清入关后,那朝雍正王朝年间,淮南地界,有个才子名叫杜朝轩,他年方二十有一,却是父亲早逝,与母亲、妹妹相依为命。
杜朝轩从小聪明好学,十年寒窗苦读,可谓满腹经纶,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这一年,恰逢满清王朝廷开科举,取士入朝,杜朝轩有意上京赴考,求取个功名,欲以自己的才学报效朝廷,也好为国出力,光宗耀祖,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无奈杜朝轩家道贫寒,经济拮据,哪有银两充作盘缠,去往京城赴考?!这使得杜朝轩整日愁眉不展,寝食难安。
杜朝轩之母见自家儿子每日心事重重,也是跟着忧心如焚,却是无能为力。可为了儿子的前程,她只得说道:“儿啊!为娘知道你的心事,这样吧!你到你那舅舅家去走一趟,借些银两回来,也好作些盘缠,去京城赴考……”杜朝轩闻听其母所言,正中了下怀,他本就想着到娘舅家去借点儿银两的!无奈又怕母亲责怪,所以左右为难。母亲开了口,于是他稍作打点,立刻动身往娘舅家去。
杜朝轩的舅舅家,在淮南城三十里外的方家庄。其舅舅常年在外经商,家道颇为殷实,平时就常在生活上接济他们家。
杜朝轩想到赶考有望,不由精神抖擞,心花怒放,走起路来都倍觉精神。然走着走着,他忽见路边草丛之中,有一个深蓝色的小包裹,很是显眼。遂上前将小包裹拾捡起来,拎在手里,觉得很有分量。
杜朝轩想也不想,便是解开来一看,不觉眼前一亮,原来是一包白花花的银子,细数之下,嘿!竟足有二百两来着!杜朝轩不由惊喜万分,心想“这真是雪中送炭,天助我也!”
然他始终是个读书人,冷静下来一想,“这不对呀!天上怎么可能掉下这么多的银子?!一定是有人匆忙之中遗忘失落的,或许也是贫寒之士借来的赶考盘缠,我若拿了,岂不要耽误了人家的前程?!弄不好还会闹出人命,此事非同小可。想我堂堂饱读诗书之人,怎能见利忘义,取了这不义之财呢!刚才一时得意忘形,差点儿亵渎了圣人的教诲,玷污了自己的品行,好不惭愧。”于是他就站在那路边上,怀抱着蓝色小包裹,等候着失主前来认领。
不多一会儿,路上便来了一个人,这人姓黄名厚实,乃是淮南城里一家酒楼的账房先生。
这天他是回家,路过这儿,见着杜朝轩在路边东张西望不断徘徊,就上前问他道:“请问这位老弟,尊姓大名,站在这里所为何事?”
杜朝轩是个饱读诗书的正人君子,哪里知道世道人心的险恶,便是直接说道:“鄙人姓杜,名朝轩,乃淮南城中一秀才,刚拾到一包裹,内有银子若干,便在此等候失主前来来认领。”
黄厚实一听,大为惊讶,之即问道:“有多少银两?”杜朝轩想也不想地说道:“有二百两。”黄厚实暗自吃惊:“哟!这么多!?他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便想冒领了去。但转念一想,现在自己已经露出破绽,这书生是不会相信自己的了!只有劝其平分,还有得手的可能。
于是黄厚实试探着说道:“杜老弟,你还等什么人呀!?俗话说,一不抢,二不盗,啥人拾到啥人要,皇帝老子来了也管不到。这拾捡到了,那就是自己的,赶快拿回去算了!”
杜朝轩忙说道:“这不可不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贪图别人财物,乃不仁不义之举,决不能为之。”
黄厚实又说:“什么仁呀义的!?我看这样好了!你我两人二一添作五,对半平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看如何!?”
杜朝轩急道:“这怎么可以!要是这样,我何不独自拿回家去,还等你来平分个甚?”
黄厚实一看,这穷书生真是顽固不化,可分赃无望,如若强抢硬夺,势必生斗殴,弄不好身败名裂,得不偿失。但到了嘴边的肥肉,吃不着,咽不下,于心不甘。
突然,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笑着说道:“杜老弟啊!我刚才是在跟你开玩笑呢!本试试你的表现。看来你真是个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令人钦佩。”说完,头也不回地急忙就走了。
又过了一会儿,路上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杜朝轩面前说道:“请问这位秀才,有没有看到过一个蓝布小包裹?里面装有二百两银子,那是我从亲戚家借来,作为上京赶考的盘缠的!可一不小心失落了!我一家人正急得要命,我回想许久,这就寻了过来”
杜朝轩见他一身读书人打扮,又听他说得有鼻子有眼,正合了数来,想也不想,就把小包裹拎到他面前说道:“你且看看,是不是这个?”
来人一看,立刻眉开眼笑道:“哎呀!是的是的,正是这个蓝色小包裹,多谢!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