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山,位于金城郊外一百里外,这里群峰耸立,直插云霄,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山中多有修行之人和砍柴的樵夫,慧明避开了兴隆山的主峰,选了一座中等高度的山峰,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半看风景,半忆过往。
如此行了大半日,在山颠某转角处,陡然见到崖边立着一间不大不小的屋子,白墙黑瓦,门前放着一张供桌,看造型,倒像是一座道观。
慧明先是转头,手搭凉棚,看看对面山头顶上的太阳,刺眼的日头照在身上,脸上的温度立马升了上去。他闭上眼睛,先自吸足了日光和暖气,这才朝道观走了过去。
在大门口供桌前停了下来,他抬头见门上牌匾写着“朝阳观”三个大字,再往里瞧去,微微昏暗的大堂里,立着一座雕像,道人装扮,也不知是何身份。
将视线收回,慧明见供桌上几支供香余烟渺渺,边上摆着一个青黑色的钟磬,他觉得有趣,拾起桌上一根木制锤子,就在上面轻轻敲了三下。
“噔~”
“噔~”
“噔~”磬声清脆,远远传了出去。
不一会儿,从屋里走出来一名道士,五十岁上下,三缕短须,相貌普通,身上道袍倒是干净,他看到慧明,微微一愣:眼前之人留了五六寸长的短,脸上微有横肉,似僧非僧,似道非道,更不像个读书人。
凝视片刻,道士单掌一竖,微微笑道:“无量寿福,师弟,你来啦。”
慧明闻言一愣,暗道:原来不单和尚会说“你我有缘”啊,他笑笑道:“道长,我呆一会儿就走。”
道士咧开嘴,露出一口淡黄色的牙齿,他洒然笑道:“这是自然,师弟来去自由,只是这‘一会儿’可不短啊!走之前,师兄先给你把道号取了,再给你登记入册。”
慧明一脸疑惑:“道长,我并无入道观做道士的打算。”
道人笑道:“可你敲了罄了,师弟。”
慧明眉毛一抬,仔细盯着眼前的道人看,见他一脸笑意,并非是在开玩笑。
得,来都来了……
慧明问道:“师兄,这道号怎么取?”
道士欣然从桌下拿上来几本古书,放在桌上,最上面的是一本《道德经》,道士道:“师弟,你我为‘百’字辈,师兄道号‘百妙’,你从这几本里面挑个字吧。”
慧明点了点头,直接拿起《道德经》,手指钻进书缝中,探索了一下,再一点,翻开本子,见那食指指尖正好压在了一个字上。
慧明一看,眼珠微微一缩:怎么会是这个字?
给百妙师兄留下十张十两面额的银票,慧明带上一份道士度牒和两件道袍,下山继续向西行去。
……
三个多月之后,慧明在一片群山前停了下来,眼前群峰一望无垠,白雪皑皑的山峰上稀稀落落的露着一条条形如叶脉的漆黑脊背,更显得群山荒凉冰冷,这里,就是大宋、西夏和吐蕃三国所处疆域的万山之祖——昆仑山脉!
也是慧明为恩师玄澄选的埋骨之地。
“怎会一条都未碰到?”慧明在昆仑山脉中行走了十数日,一边寻找合适的埋骨处,一边寻找一件奇物。
千年冰蚕。
慧明知道七年后他会有机会在大辽境内逮到一条冰蚕,但若是现在便捉住一条,自然是血赚,毕竟他手上有完整版《神足经》。一想到拿奇异的冰蚕寒毒,慧明流下的口水不比星宿老怪丁春秋少,那东西可比九阳真气威力大太多了。
如此又寻了七八日,慧明终于反应过来,若无神木王鼎,他怕是不如回到少林寺,一路尾随胖和尚慧净那个憨憨来的靠谱。
放下执念,慧明终于将目光放在了昆仑群山之上,然后他看见了极远处那一座洁白如玉的尖顶雪山,东昆仑第一峰——玉珠峰。
作者语:
敲磬这一段,笔者大学期间亲历,当日师兄让我在自己的名字中间加个“春”字即可。现在回想起来,恍然如梦,现实中的事,小说里总是难以写尽,似乎更没逻辑和道理可言。